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2010作家富豪榜出爐 李敖龍應臺榜上有名

時間:2010-11-15 12:59   來源:成都商報

  郭敬明:將一個人的成功複製到N個人身上

  行業揭秘人:中國作家富豪榜兩屆首富、暢銷書作家郭敬明

  成功關鍵詞:複製

  2010年11月6日,上海,傍晚六點三十分,天已經黑了。

  外灘27號,一棟英國復古主義建築安安靜靜地矗立於夜色之中,從東門進去,左拐直走,乘觀光電梯到9樓,就是一個露天陽臺,涼風撲面吹來。

  “我在這裡!”戴著鴨舌帽的郭敬明舉起手來打著招呼,在他身後,是著名的黃浦江和東方明珠,江上的觀光船霓虹閃爍,清晰可見船體上的各種廣告。在這樣一個商業味濃厚的地點,在暖黃微弱的燈光下,郭敬明看上去比一年前更瘦了。

  “無論別人怎麼説,我想努力賺錢”,這是郭敬明一直以來的行動法則。現在來看,他又一次如願以償。兩個多月前,他的最新奇幻小説作品《臨界爵跡》在全國的20個重點城市發售。現在,75天過去了,這本書的真實銷量究竟如何?“首印的200萬冊已經沒有什麼庫存了,發出去的書,書店也消化了90%以上,《爵跡2》本月底上市時,《爵跡1》就會開始加印。”郭敬明透露,這部作品之所以分兩冊推出,“主要是考慮到讀者的承受能力,只有將圖書定價在20元以下,青少年讀者群才不會有購買壓力。”能細緻到這個程度上,便是他的聰明之處。

  轉折:他第一次意識到“固定讀者群”

  現在回過頭來看,郭敬明的人生轉折發生在2003年。

  那一年,他的成名作《幻城》上市,當年銷售84萬冊,當時21歲的郭敬明名利雙收。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他頂著一頭精心挑染過的黃髮,帶著追風少年喜歡的項鍊,一副酷酷的表情,立刻贏得無數少男少女的心,人氣一路飆升。

  一年後,郭敬明又接著推出了後來引發巨大爭議的《夢裏花落知多少》,這本書的銷量同樣達到了百萬,這讓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擁有傳説中的“固定讀者群”。所謂“固定讀者群”,就是只要是某人出版的作品,他們就一定會掏錢購買,這和明星的粉絲購買偶像的唱片差不多。“我的讀者群大概在一百萬人左右吧,主要集中在14歲到28歲之間。”郭敬明説。

  2004年6月6是郭敬明21歲生日,就在這一天,他組建了工作室,並和老東家春風文藝出版社開始深度合作,推出了由他主編的青春文學雜誌《島》,他策劃專欄,負責裝幀設計,忙得不亦樂乎。此後幾乎每期的《島》裏,都有郭敬明的“艷照”,這些由專業攝影師拍出來的照片,使得瘦小的郭敬明看起來像是從童話中走出來的白馬王子。在此之前,中國從來沒有一本文學雜誌包裝得如此時尚。放眼全世界,恐怕也沒有一本文學類雜誌的封面人物,被該雜誌的主編長期霸佔。

  模式:每部作品至少可賺兩次稿費

  《島》獲得了成功,每期銷量在15萬冊左右。對此,郭敬明表現得很平靜,“讀什麼是讀者自己選擇的,只能説我的審美和品位,符合年輕人口味,符合市場。”從那時起,他再寫小説,就不用等到全部寫完之後才去出版,只要開了個頭,他就在《島》上進行連載,等到全部寫完之後,再重新出版成書。這意味著,郭敬明的一部作品至少可以賺兩次稿費。

  “一個文學新人,只要我認可他的文章,在《最小説》上持續強推三期,他就會在學生群體中形成影響力。而這種模式可以不斷複製到新人上面,一旦新人形成了品牌效應,可以再回過頭來推動《最小説》的影響力和銷量。”

  至於選人的標準,郭敬明透露,他是按照自己的閱讀喜好去尋找新銳作者,而他的選稿標準有兩條:“首先,這個作者的文字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讀者一看就知道是你;第二,我要從你的作品中看到巨大的商業潛質,比如適合開發動漫、遊戲等衍生産品的可能,這樣才可以帶來鉅額的商業利潤。”

  複製:使新人同樣具有市場號召力

  一旦簽約,郭敬明就開始在自己的平臺上狂推新人,用他自己的話説,就是“把郭敬明的影響力和品牌價值,用最快的速度複製到新人身上,使他們同樣具有市場號召力!”儘管,這聽起來很簡單、很神奇,就像是武俠小説裏面某位高人將自己的內力傳給一個毫無武功之人,使之快速成為武林高手一樣。事實上,郭敬明就是這麼幹的。

  作家李銳和蔣韻之女李笛安,就是一個成功的典型案例,這個1983年生於山西太原的年輕女作者,“從她的小説《西決》到《東霓》再到《告別天堂》,這一系列的成就,讓她越來越信任我們公司,也認可我們的專業態度。到現在,《西決》已經賣了七十多萬本,《東霓》剛剛出,也已經賣到五十多萬本了。”

  到今天,郭敬明的旗下已經出書的簽約作者,加上畫師、漫畫家總共有六十多人。“其中任何一個人出書,我都可以同時調動至少60名在學生群體中具有號召力的明星作者,在《最小説》、在網路論壇、在部落格和微博上去推薦這部作品和它的作者!”郭董事長自信地説,“所以他們作品的銷量,基本上沒有少於10萬冊的。”

  而他對自己的認識,則語出驚人:“中國作家富豪榜上的大部分作家,不寫作了可能就沒有收入了,我説得不好聽一點,我一個字都不寫,憑現在的知名度和商業價值也可以賺大錢,比如代言廣告,出席活動,這是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2010年9月1日,郭敬明代言的某滴眼液廣告,已經開始在各大電視臺播放,據悉,僅此一項的收入,他就輕輕鬆鬆入賬近百萬元。

  上市:並非遙不可及

  “那麼,你有沒有將公司上市的想法?”面對懷堯訪談錄提問,仿佛新娘的蓋頭突然被掀開,郭敬明愣了一下,隨後首度公開承認:“這是接下來三五年的既定目標,明年第一筆風險投資就會進來!”面對郭敬明的商業敏銳度和行動力,三五年後,他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而旗下的那些簽約作者一夜之間成為富豪的偉大構想,並非遙不可及。

  訪談結束時,我們想起郭敬明曾經説過的一件事情。2010年5月8日晚,有個陌生人在網上向他發出視頻邀請,由於沒有畫面,郭敬明以為是惡作劇,於是發了一句“神經病啊”。很快,電腦傳出了“明明,是媽媽”的四川話,隨即,視頻畫面出現了,畫面上是他的母親挨著父親,他們一臉緊張的表情。那一刻,27歲的郭敬明“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編輯:吳斌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