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大陸交換生在臺灣

時間:2010-08-24 08:2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學習至上——會讀也會玩

  20歲的大三女孩潘野蘅來自廈門大學,作為交換生,她將在臺灣東吳大學中文系學習4個月,同臺灣同學一起修課、參加考試,學分和成績直接轉入廈大同類課程。

  忐忑地等待選拔交換生的結果,慌忙地辦理赴臺手續,來自東北林業大學的于小洋確信,這是交換生涯帶給他的第一番鍛鍊。

  第一天到學校,還來不及欣賞優美的校園風景,交換生們趕緊投入選課中。臺北大學派了係所辦公室的助理,為陸生提供詳盡的幫助。選課數量、上課日程都可根據個人需要自由靈活地安排,沒選到的課程也可以旁聽。臺北大學甚至允許學生在不同學校之間選擇通識課。

  來自東北林業大學的交換生馮歆介紹,臺灣大學的研究生課程主要採取小班制授課,教授和學生之間有很多互動。“鄉村規劃專題課上,周志龍老師帶我們去大溪村實地考察,他還邀請我參加臺灣鄉村展望協會的鹿港農村行活動,使我進一步了解臺灣鄉村;臺灣鄉村與大陸新農村建設相比較,有很多值得相互借鑒和學習的地方。”

  臺灣輕鬆的師生關係及活潑的課堂氛圍也與大陸有所不同:臺灣學生在臺下可以吃便當,學生可以在老師講得興致勃勃時提出自己的見解、辯駁甚至是嗆聲,老師也絕不會翻臉,反而更有激情地講課。

  但是針對“大陸學生用功,臺灣學生有創意”的説法,很多陸生不以為然。來自延安大學的黃曉琳表示:“到了臺灣,我們代表的是大陸學生的形象,有了這麼高的期待,我們不用功也不行啊。”還有陸生説,這種説法好像我們只是勤奮,其實哪的年輕人都一樣愛玩、有鬼點子,“陸生絕對不是書獃子”。

  遊學之意——在乎山水之間也

  大部分交換生都不約而同地將週五的課程安排得較為輕鬆,為學習之餘遊玩臺灣做鋪墊。交換生相對於來臺旅遊的大陸游客,最快意的莫過於可以自由行了。

  從頗負盛名的陽明山賞櫻,到墾丁與大海親密接觸,從北到南,陸生們往往走個遍:欣賞了九份的夜景,雨中漫步于石板老街;在平溪親手放天燈,祈求平安幸福;臺南的孔廟、鄭成功古跡、赤坎樓,安寧古堡都留下了交換生們的足跡。

  自詡“饕餮”的于小洋笑稱:“最負盛名的日月潭比不上臺中可愛的美食主題餐廳對我的雙重感官誘惑,我們吃過了師大夜市的可麗餅、冰火鳳梨包,士林夜市的大腸包小腸、雞排,還有蝴蝶餅、大碗公的挫冰等各種美味的臺灣小吃。”

  同時,交換生們也感受到了臺灣濃厚的藝術氛圍和文化氣息:臺北故宮的各種展覽,市立美術館舉辦的講座,梵谷的作品展,“小巨蛋”裏的演唱會,誠品書店24小時的燈火通明……

  交換情誼——友情與文化的碰撞

  “由最初的小心翼翼,怕臺灣人民對我們不接受、不喜歡,到後來大家不分你我,相識相熟。但是彼此越了解,就越發覺兩岸的交流還遠遠不夠。”來自南京大學的交換生楊爽表示。

  楊爽舉例:一次在企業社會責任課上,觀看了甘肅黃陽川貧困學生的影片後,臺灣同學便問他大陸現在是不是很多地方都這樣?平時他們也會好奇地問他大陸是不是只有山寨産品、有沒有諾基亞手機之類令人啼笑皆非的問題。

  復旦大學政治係的夏天怡回憶起自己的臺灣交流經歷,感慨道:“上課第一天,全身血液都涌上了腦門。”原來課上臺灣老師提到了汶川大地震中的“什麼跑跑”,又提到了“臺灣一場大火災,一個老師夾著兩個孩子從火海中逃了出來,之後又衝進去救人”。引起臺下一片噓聲。

  一下課,夏天怡攔住正要離開的老師,“‘什麼跑跑’叫范跑跑,他的生命觀絕不代表大陸老師的師德,相反,他的部落格在大陸引起強烈抨擊和批判。”老師瞪大了眼睛,隨即恢復了微笑,連連向她道歉。下節課上,老師在班上隆重地道歉:“我們班上有位大陸同學,她指出了我的錯誤。同學們以後要客觀地看待大陸。”從此,老師再引用大陸的情況時,總習慣性地問她:“天怡,你説對不對?”這讓夏天怡很驚喜,“其實他們願意傾聽和接受不同的聲音”。

  與臺灣同學朝夕相處,大家似乎形成了一個共同的默契:不談政治。復旦大學行政管理的張韜説:“平時在食堂,看到電視裏的政論節目,大陸同學會比較注意聽,臺灣同學就很漠然,見怪不怪的樣子,但大家都不會去討論。”一群人中,唯有吉林大學的汪潤遇到過對大陸有敵意的同學,他説:“這也沒什麼,各自走開以後不來往就是了。這也是極少數。”

  馮歆則表示自己與臺灣同學相處融洽:“我的臺南室友紫琦還邀請我去她家吃正宗臺灣口味的春卷。我們同臺灣同學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彼此加油鼓勁,協作配合;學期結束了,大家依依不捨。”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編輯:劉海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