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廷同意加入“中國事務委員會”,估計最不爽的人就是蘇貞昌了。
本來,蘇貞昌廣邀黨內“天王”、大佬,獨缺一個謝長廷,看起來蘇的面子上不好看,但如果謝執意另立山頭,必然會在黨的領導核心圈日益邊緣化,對其在體制內發揮作用,甚至下一步競逐黨主席都將産生不利的影響。這當然是蘇貞昌所樂見的。
而且,蔡英文已經加入了“中委會”,假如謝長廷一直游離于圈子之外,就只剩下蔡一人孤軍作戰,這對於構建與鞏固蔡謝兩人的戰略同盟關係,也不是什麼好事。所以,蔡英文連續幾天呼籲謝長廷加入“中委會”,實際上也是在為謝最後的“回馬槍”營造輿論氛圍。
況且圍繞謝長廷的“入會”問題,黨內幾個實力派“天王”紛紛出馬,高雄市長陳菊、臺南市長賴清德都曾當面力勸,可以説給足了謝面子。而在黨內上上下下,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對謝長廷的務實路線有所期待,希望隨著謝的加入,能夠對“中委會”中的“基本教義派”起到一個更有效的制衡作用。兩方面因素一疊加,如果謝長廷還是置之不理,未免讓大家都下不了臺,還落人“不顧大局”的口實。
從“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功能定位、人員構成與運作機制來看,未來可以想像的空間非常有限,既不可能凝聚黨內共識,也很難促進民進黨與大陸的良性互動,更無法推動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轉型,説白了就是一個“大拜拜”的作秀舞臺。
以蘇、謝、蔡在兩岸論述上的巨大落差,蘇貞昌想要蔡謝二人為其背書顯然絕無可能,到頭來還是大家各説各話,能維持場面上的和氣,就已經謝天謝地了。因此,謝長廷加入其中,應不會有太多的束縛,自己該做的事情還是照樣能做。蘇貞昌這個莫名其妙的“召集人”,難以有實質性的約束力。
從去年以來,謝長廷已經在兩岸交流與政策論述上趟出了自己的一條路,只要堅定地走下去,定能收穫積極的成果。以此反襯,只能更加彰顯蘇貞昌的僵硬、保守與無能。
[ 責任編輯:何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