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臺輿論熱議陳德銘掌海協:兩岸或為政治對話準備

2013年04月27日 13: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4月26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在北京舉行第三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總結2008年6月以來第二屆理事會的工作,規劃未來任務,並舉行理事換屆,推舉産生新的領導機構。圖為陳德銘(左)與陳雲林握手。中新社發 富田 攝

  4月26日陳德銘當選為海協會新任會長。臺灣輿論對此非常關注,對兩岸開啟政治談判的呼聲很高,稱陳德銘和林中森各具專長,兩岸兩會交流進入“林陳會”時代,兩岸或在為政治對話做準備。

  香港中通社蒐集臺灣各方輿論,發表系列稿件。

  該社文章《陳德銘接任海協會長 臺輿論稱開啟兩會新時代》稱,陳德銘成為海峽會第三任會長。臺灣輿論稱兩岸兩會將開啟“陳林會”新時代。輿論認為,陳德銘過去擔任蘇州市長期間籌備蘇州工業園區,和不少臺商建立深厚情誼。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他以商務部長身分,暢談臺灣、兩岸經貿現況,對臺灣相當了解。

  該社另一篇文章《陳德銘支援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稱,陳德銘強調,支援“兩岸民間政治對話”,雙方“終究要務實探尋政治難題的解決之道”。臺灣學者認為,兩岸政治對話條件完備,“馬英九反應太消極,需要加強”。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版發表社論稱,汪辜會談是兩岸劃時代的轉捩點。如今大陸海協會會長由陳德銘擔任。大陸也許想藉由他豐富的經貿談判經驗加速兩岸經貿談判的完備,以便為下一階段的政治接觸做預先準備。

  文章稱,“民先行、官在後”的模式既然在經貿談判可行,為何要拒絕套用在政治議題上呢?兩岸越多互動,就越能增進雙邊了解,化解分歧。唯有放下自我,追求大我理想的實現,才有讓兩岸關係進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臺灣《中國時報》社論稱,兩岸進行政治對話對降低緊張、增加互信都有正面幫助。而進行兩岸文化教育協議的探討,對建構命運共同體的認知也有幫助,臺北實無必要將其視為洪水猛獸,一味抗拒。雙方不妨成立兩岸或區域和平論壇或智庫,有系統、全面性地探討兩岸關係中有待解決的問題。

  臺灣《工商時報》文章稱,陳德銘曾主掌大陸商務部,熟稔産業與國際合作,可望協助兩岸經濟合作邁入新時代。

  臺灣《旺報》發表數篇稿件進行多角度評點。

  該報文章《兩會交流新局 進入林陳時代》稱,陳德銘專業務實,熟悉兩岸經貿,而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則以溝通協調見長。兩岸林陳會時代來臨,陳德銘的專業務實,對上林中森努力積極、力求表現,一定有看頭。

  該報文章引述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的話稱,兩岸不應再蹉跎歲月,應趕緊坐下來談政治議題,今後開啟政治對話與協商,才是兩岸求同存異的根本辦法。

  《旺報》文章稱,陳德銘提及:“未來海協會要更加發揮每一個理事的作用……常務理事會要做相應的大幅分工。” 這段話的意思是:海協會的每位理事要在往後的兩岸會談中,更加發揮其專業才能,扮演更吃重的角色。

  文章稱,未來兩岸在觸及政治議題時,一來,陳德銘既能以專才,發揮理事的建言功能;二來,也凸顯海協會已在為兩岸的政治接觸和對話預做準備。

  臺灣《聯合報》文章稱,對於兩岸接下來要做的,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認為,要讓以學者和智庫為主的兩岸政治對話討論,得到更多共識,為未來兩岸政治協商談判做準備。兩岸都應釋放正面資訊,扭轉輿論導向,不曲解和污名化兩岸政治對話的探討。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