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個任期即將展開前夕,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陷入“內憂外患”。他的滿意度跌破兩成,幾乎和陳水扁當年爆發弊案時一樣低。國民黨“立委”在幾個提案中頻頻反水跑票,還有消息傳出,國民黨內有人“柔性逼宮”,要求馬英九不再兼任黨主席。一時間,“全民批馬”已經成時下島內最熱門的詞彙,信任危機正在馬當局頭上不斷聚集發酵。
作風轉硬被指“騙選票”
多份島內民調顯示,馬英九的滿意度跌破了兩成。《蘋果日報》上周的民調稱,馬英九施政滿意度只有15%,不滿意度達到了70%,這比民進黨5月4日公佈的民調馬施政滿意度25%、不滿意度65%還差。臺灣媒體用“驚悚”來形容這個數字,讓人想不通的是,當年陳水扁因貪腐而被紅衫軍“圍城”時,其民調數字也不過如此,而清廉自律的馬英九,還有強勢的兩岸紅利加持護航,數字怎麼也會如此難看?
馬英九滿意度急降,主要源於近期幾個與民生相關的決策。臺當局先是決定進口含有瘦肉精的美國牛肉,後又大幅調高油電價格,導致物價上漲,都讓對切身利益非常敏感的臺灣民眾十分不滿。
今年初勝選後馬英九曾表示:“未來4年,我沒有連任壓力,但有歷史評價壓力”。之後,他果然表現出不同以往的施政風格。在一些政策遭遇阻力時,他強調不得不爾的理由並堅持推動,而不再像過去那樣一遭批評即迅速轉向。他公開表示,這些政策“戴著鋼盔、挨罵也要做”。
正面的聲音認為,馬英九這是不顧既有利益者的阻撓,堅持制度改革,對臺灣的未來有利。反對者則批評,馬英九拿到了選票後,面對民眾不滿,就擺出一副“誰理你”的態度,簡直是“騙選票”。臺灣《財訊》雜誌的新民調顯示,有四成六的民眾表示後悔把票投給了馬英九。
黨內傳出“柔性逼宮”
趁此機會,民進黨展開了多方位的“倒馬行動”。從5月9日開始,民進黨發動綠營支援者前往各地地檢署按鈴控告馬英九“背信及內亂外患罪”。17日以後,還要發動40萬人赴臺北上街抗議。
不過馬英九更大的問題在於變生肘腋,後院起火。國民黨“立委”近日在多個重大議題上反水倒戈,挑戰馬的威信。電價調漲政策,馬英九在黨內反對聲音下被迫退讓;進口美國牛肉案,又由於國民黨“立委”三度跑票,讓民進黨的反對案成功闖關。
在沒有知會馬英九的情況下,國民黨“立委”8日將被視為馬當局改革重大舉措的“證券交易所稅”修法暫緩列案,更是被外界視為“馬家軍叛變”,這也是臺灣政壇有史以來,第一次由“行政院”拿出的提案被執政黨團封殺。輿論認為,如果馬英九在“證所稅”改革上挺不住,就會兵敗如山倒,被黨內反對派當作軟柿子捏掉。
日前,有黨代表在國民黨中常會發言,希望馬英九“專心執政”,要求他明年不要再競選黨主席。黨內人士揣測,一股反馬勢力正隱隱串聯,意圖借明年黨主席改選,翻轉黨內權力現狀,“這種做法已形同柔性逼宮”。
黨主席擁有“立委”提名權,失去這個位置無疑將讓馬英九進一步失勢。據悉,馬英九對此已啟動危機管控處理,他在高層會議上明確表示,明年仍將繼續參選黨主席,其副手吳敦義還建議修改黨章,讓未來領導人成為當然黨主席,馬傾向同意,但主張從2016年開始實施,避免修改黨章有替自己“量身修法”的負面觀感。
提前“跛腳”恐成果東流
支援者認為,馬英九改革的大方向其實並沒有錯,兩岸經貿節節高升,讓島內經濟過去4年有明顯好轉,物價上漲等民生問題的成因,更多在於國際因素,但馬當局在推動政策時,確實存在溝通不良、處理粗糙等老毛病,才會引發民怨。
有媒體評論指出,臺灣當前存在一種特殊的環境,共體時艱的聲音傳不出來,罵聲卻被無限放大,一般人只要利益稍微受損,即不顧大局而破口大罵,加上媒體推波助瀾,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文章説,無意為馬英九找藉口,但有遠見的政治家與普通百姓的視角應有高下遠近之分,政治家要敢於做出與眾不同的判斷和決策,有時必須犧牲部分人的利益。
觀察家擔心,馬英九在第二個任期內,原本想要放開手腳拼經濟、拼兩岸,擴大和平紅利,提振景氣。如果因為政治操作不當,造成“跛腳”控制不住黨內,接下來綠營再借力使力撲上去,馬英九後續的改革與重大政策都將受挫,若干既有成果甚至會付諸東流。(本報記者 王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