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工商時報》報道,臺灣財政部門證所稅方案通過行政機構初審,財政部門負責人劉憶如23日打破沉默公開表示,為避免扭曲市場、變相鼓勵投資行為,財政部門仍以不降證交稅率,並朝課徵期所稅方向努力。劉憶如捍衛政策態度堅決。
證所稅方案公佈後,不僅“立委”曾巨威等表態將另提新版本,“金管會”也動作頻頻,要求財政部門調降證交稅,券商也要求自然人不應課徵證所稅,種種吁求,使臺財政部門版本能否在26日“行政院”會闖關成功,充滿不確定性。
劉憶如表示,她會積極與“立法院”溝通意見,力拼本會期通過法案,但歸納目前各界的疑問,有些不必要的誤會,可先澄清。
針對外界指出,沒有其他國家或地區同時課徵證所稅和證交稅,劉憶如以韓國為例,表示“這是以訛傳訛”,強調證交稅和證所稅“不是1和0的問題”,外界參照國際上的課徵方案時,應就課徵稅率、扣除額、申報門檻等項目,進行通盤考量。
她指出,韓國對持股3%以上或股票市值超過2.5億元的大股東課徵證所稅,並依持有期間課以不同稅率。持有不到1年者為33%、1年以上者則為22%,且沒有扣除額,另根據股票屬性,課徵千分之3或千分之5的證交稅。法人方面則是以22%稅率課徵證所稅,並併入營所稅申報。
劉憶如表示,期貨市場設立目的在於避險需求,避險者、投機客都有存在必要,若只針對證券利得課稅,期貨市場的所得不課,等於是運用租稅工具,變相鼓勵投機行為、扭曲市場,間接傷害到操作期貨以避險者。
她認為,臺灣期貨市場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是新加坡的摩臺指數,但新加坡手續費比臺灣高,又有以美元計價的匯兌風險,臺灣期貨市場的商品具優越性,在考量國際競爭力下,日後可就調降期交稅率、手續費等單獨處理,但不應作為證所稅的“交換條件”。
在證交稅方面,劉憶如指出,財政部門方案僅課到1%的股市大戶,99%的投資人不會繳交證所稅,既然對絕大多數的民眾沒有影響,“何以要求證交稅率要降”?
近來股市交易銳減,有人歸咎於證所稅案,劉憶如表示,近十年來臺股交易量震蕩幅度非常大,如2005年長達11個月臺股成交量均在1千億元(新台幣 下同)以下。她強調,今年前3月平均交易量為1千億元,4月至今也有780億元,股市交易量並無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