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民進黨行囊最該放的是:一張中國地圖

時間:2012-04-16 08:50  來源:環球網社區

  自阿扁下臺後,這幾年,民進黨主席、大老都不斷提及「找回創黨精神」。之前幾次地方選舉獲勝,讓民進黨逐漸恢復自信,但今年總統大選的挫敗,又讓民進黨陷入迷惘,於是乎,這次黨主席參選人,再次紛紛高喊「找回創黨精神」。

  這個很有精神的口號,聽在民進黨新生代耳中,卻不一定是味道。有人譏諷這是老人家們在白頭宮女話當年, 還反問民進黨現在是很墮落嗎?以前元老都很有精神,現在沒了?誰可以代表創黨精神?還説過去那種不惜被關的創黨精神,會讓年輕人覺得可笑、奇怪。

  不過,一引起話題,大家還真的開始滿地找創黨精神。這精神也是人言言殊。選民的認知,不外乎是民主、自由、獨立、人權、推翻國民黨、政黨輪替、不怕死的勇氣、犧牲、無私、抗爭…….等。

  這些精神大致可歸納成三類,一是普遍性的自由民主精神,如人權、法治、獨立,這一點,不必再靠民進黨「二次創黨」,臺灣已經夠多了。再來是帶有人格者、宗教家情懷的精神,如勇氣、奉獻,或開創者的精神,如創新、突破等;這部分,民進黨固然也該擁有,但它們真的只是「精神」,如果沒有目標可運用,並沒有意義。因此,民進黨必須找回的創黨精神,是第三種,就是打贏國民黨(現在已不是推翻、打倒)的使命感,以建立臺灣正常的政黨輪替慣性。

  民進黨一直以臺灣已經政黨輪替過、民進黨曾執政過而沾沾自喜,其實這是自欺欺人。民進黨能夠執政,第一次是李登輝權謀放水,在修憲時設計了相對多數制,使得票率未過半的少數總統亦能當選。第二次就不用説了,兩顆子彈決定一切。因此,嚴格來説,民進黨從未以獲得人民過半數以上的認同而執政過;也可以説,前一次的政黨輪替,是在不正常的狀況下獲致,並非民主政治常態,不能當做民進黨已達成使命的依據。

  這麼來看創黨精神這事就簡單了,民進黨要找回的,是使命感,這使命就是在2016年真正以多數人民的認同與支援來贏得政權,讓臺灣走上良性正常的政黨政治軌道。

  為了使命必達,民進黨必須爭取絕對多數的人民認同,因此它的新領導人,應儘快開放黨內討論,更要與人民對話,從民意中尋求方向、形成共識。例如是否要修改黨綱中的臺灣共和國主張,是否要建立與共産黨的溝通平臺,如何在兼顧環保與公義下維持經濟成長,如何為臺灣找到更多發展活路等。

  為了使命必達,民進黨必須放棄創黨包袱(這一點倒是符合新生代的訴求,別再吹噓自己的當年勇),提起新的行囊。包袱中最沉重的,應該就是多數中間選民害怕的臺獨黨綱;行囊中最該放的,則是一張中國地圖。

  一旦定了調,就大步向前走去,雖然黨內基本教義派會跳腳,但完成臺灣民主正常化的使命感,應高過任何意識型態與教條,這才是民進黨的創黨精神。現在的民進黨唯有劍及履及地革自己的命,才能贏得人民的信任與支援。得民心者得天下,有什麼難的?!(本報記者于飛特稿)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劉海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