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討論:馬英九想用美牛換什麼

時間:2012-03-12 09:49  來源:環球網社區

  5日晚間,臺灣行政機構針對進口美國牛肉提出“有條件解禁”飼料添加含萊克多巴胺(一種瘦肉精)的政策方向。此舉不僅沒有讓一個多月來島內是否進口“美牛”之爭塵埃落定,反而引發各界新一波爭議。

  臺灣是美國牛肉重要的出口市場。2003年美國本土暴發瘋牛病疫情後,臺灣曾多次禁止美國牛肉進口,但迫於美國方面的政治與貿易壓力,臺灣當局的“美牛”政策常在禁止與解禁之間遊移。

  2011年初,美國牛肉被查出含有瘦肉精,臺灣當局再次下令全面下架、禁止進口此類貨品。對此,美方表示不滿,多次向臺方施壓。2012年1月,馬英九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獲勝後,美國國務院負責亞太事務的官員公開表示,“希望臺灣在美國牛肉進口臺灣這個議題上採取必要的措施”。

  根據臺灣“經濟部”昨天發給國民黨籍“立委”的一份説帖明確指出,臺美牛肉貿易嚴重受阻,美國政府將會升高關切,造成臺美關係緊張;美牛案若無法解決,將使臺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因缺乏美方支援而受阻,使臺灣際經貿地位日趨邊緣化。中國時報報道,“經濟部長”施顏祥昨日也特別強調,若美牛問題不解決,短期可見的是制度化協商TIFA(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會議無法召開,對臺美雙邊議題討論與國際經貿組織往來也不正面,長期而言,會影響臺灣國際競爭力。

  其實,“美牛”問題在臺灣並不是新鮮事,根據維基解密去年披露的美方電文,陳水扁曾向AIT承諾,會在2008年政權交接之前開放,在民間掀起軒然大波之後,他以“看守政府恐遭國民黨衝擊”為由食言。2009年,馬政府也曾因為宣佈開放措施引發政治風暴,在民間和在野黨的雙雙抵制下又草草收場。此次美牛事件風雲再起,如何調節美國、在野黨力量以及民間聲浪是馬英九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ECFA的簽署為臺灣帶來了穩定的經濟利益,也為馬英九的成功連任提供了正面的幫助。但是,過度依賴中國大陸卻成為馬英九屢次被在野黨批評的原因。與美國簽署雙邊貿易協定便成為馬英九為此解套的法寶。尤其是在美國已經和韓國簽訂了雙邊貿易協定的狀況下,數十年來以韓國作為貿易敵人的臺灣,更增添了幾分焦慮。美國人可能就是看中這一點,才要求臺灣“吞下”世界其他160多個國家地區明令禁止進口的瘦肉精肉類。再加上選戰之前,美國不斷為馬英九選情釋出利好消息,此時馬英九若開放美牛進口,難免讓人産生馬英九“報答”美國人的不當聯想。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劉海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