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工商時報》報道,配合臺灣新立法機構的産生,由陳衝領軍的臺當局新行政團隊已于6日宣誓就職。而新的“執政團隊”除了要面對歐債危機所可能帶來的衝擊影響之外,同時也必需針對是否開放美國牛肉進口,如何推動賦稅改革以健全當局財政,以及如何調整油價電價水價以合理反應成本等三項當急之務,做出決策。
不過,新行政團隊除了要面對這許多的內外考驗之外,另外一個重大考驗則是如何與新立法機構互動。面對新立法機構所代表的新民意,除了前述三項急務必需密集的和“立法院”溝通乃至完成修法配套之外,鋻於本屆“立法院”的結構,國民黨雖然擁有穩定過半的席次,但已不若上屆國民黨可以掌握四分之三以上席次的絕對多數,而除了最大“在野黨”民進黨的席次較上屆已有明顯增加之外,更受人矚目的是包括“臺聯黨”和親民黨也分別擁有三席“立委”,依“立法院”內規得以組成黨團,參加議事進行和法案審理的“朝野”協商。
在可預見新立法機構眾聲喧嘩的情況下,行政團隊和立法機構之間的互動究竟會爆出什麼樣的火花令人好奇。
綜觀新立法機構的組成,除了要及時反應民意,善盡監督制衡與提升立法品質績效的職責之外,歸納“朝野立委”在“立法院”開議前所提的諸多興革事項,以及衡酌內外情勢,我們認為就如同新行政團隊宣誓就職後就必需馬上就定位迎接挑戰,同樣的新一屆“立委”在完成報到並於稍後開議,也必需立刻進入狀況。
分析説,臺灣新立法機構的組成,從結構的變化的確帶來議事變化的可能,至於是因為有更多黨團參與加劇“朝野”對抗和影響議事效率,或者是展現包容多元的新貌並提升議事效能,臺灣民眾除了要看馬英九和新行政團隊的表現,自然也要監看新立法機構的作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