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大陸專家解讀馬英九元旦祝詞:政治最終統一不能替代

時間:2011-01-11 13:3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發表元旦祝詞,重申“九二共識”,期許兩岸透過深度交流,在中華文化智慧的指引下,為中華民族走出一條康莊大道。馬英九的祝詞傳達了一些什麼訊息?記者採訪了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的專家——

  尋找兩岸歷史和文化連接點

  2011年新年第一天,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發表元旦祝詞,題目為《壯大臺灣 振興中華》。如何解讀這份講話?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説:“元旦講話可以看做是2008年馬英九執政以來最重要的講話之一,單單從題目上,就可以看出,馬英九的關注不是局限于對臺灣內部事務的關注,而是把振興中華、把未來追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納入了視野,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應該給予積極的評價。”

  元旦祝詞,從歷史的回顧展開。100年前,孫中山先生發出“振興中華”的倡議且“一呼天下應”,而使武昌首義星火燎原,推翻帝制,肇建共和。演講中,提到了革命先烈林覺民、秋瑾的流血犧牲、北伐抗戰以及八百壯士保國衛民的壯舉。

  “辛亥革命,是兩岸共同的記憶。重溫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記憶,就是在找尋臺灣與大陸的歷史連接點,這無疑有益於增進彼此的情感和理解。”王建民如是説。

  連接兩岸的何止歷史,文化、血脈更是無法割斷。祝詞中提及,“臺灣保存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從生活美感到藝術美學,它的傳統韻味,讓世界驚艷”;“仁義、孝親、尊師、勤奮、善良、純樸等儒家倡導的美德,早已成為臺灣民眾生活的一部分。”對此,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彭維學認為,這展示了馬當局尋找兩岸文化連接點、增加兩岸文化認同的姿態。“將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破壞的中華文化價值重新建塑起來,對今後臺灣局勢的演變及兩岸關係的發展,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

  “在祝詞中,除了對傳統中華文化的傳承,還強調了臺灣文化的特色,這或許可以理解為釋放出了一個信號,今年兩岸在文化産業合作、文化創意産業交流方面應該會有所加強和突破。”彭維學説。

  重申“九二共識”累積兩岸互信

  去年12月23日,馬英九接受臺灣《聯合晚報》專訪時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基石,沒有“九二共識”,兩岸關係要和平發展,是很大的問號。此番元旦講話,馬英九再次重申“九二共識”,並提出“百年和平”概念,鋪陳未來兩岸互動願景。

  對此,彭維學認為,重申“九二共識”意義重大,因為“九二共識”是確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政治基礎。事實上,2008年以來,兩岸正是基於“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有了政治互信,兩岸才開啟了合作交流的新時期。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恢復了制度化協商,簽訂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兩岸關係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兩岸民眾也在越來越多地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紅利。“重申‘九二共識’,對於累積兩岸政治互信具有指標性意義。”

  王建民説:“馬英九之前接受採訪時也曾表示,兩岸關係改善一直是重要的政策,沒有任何猶豫。事實上,‘九二共識’是國民黨與民進黨的重大政策分歧,在這個議題上,兩黨沒有交集。在2012年的‘大選’之前,‘九二共識’將是兩黨無法回避的問題,仍將是交鋒重點。”

  政治上的最終統一不能替代

  “祝詞總體上來講,展示了認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中華民族復興的姿態,也展示了揚棄李登輝、陳水扁時代‘臺獨’與分裂路線的姿態。”彭維學説,可以預期,未來兩岸和平發展的大趨勢不會變,兩岸交流合作的大方向不會變,隨著ECFA的實施,大陸“十二五”規劃的推動,兩岸在經濟,特別是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交流一定會出現新的格局。如果今年大陸游客赴臺遊開放自由行,兩岸人員交流和往來也將有新進展。

  王建民説,在ECFA實施後,雖然雙方的共同利益在增加,但隨著兩岸關係的深化,兩岸之間的分歧點也會擴大,兩岸關係步入“深水區”。另外,受到島內政治生態以及臨近選舉的影響,初步建立起的兩岸政治互信,並不總會一番風順。“應該這樣講,困擾兩岸60年之久的結構性爭議,要在短時間化解,是不太現實的。因此,需要兩岸雙方有足夠的耐心,善意相待,逐漸為兩岸開啟政治談判積累互信。”

  針對祝詞中有關強化臺灣主體意識的表述,王建民的看法是,雖然加強兩岸文化聯繫、增加兩岸文化交流是兩岸所樂見的,但是以中華文化的統一取代政治上的統一的信號是值得警惕的。經濟上的統一、文化上的統一,都不能替代政治上的最終統一。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編輯:馮存健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