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軍事  >   正文

臺媒揭軍隊忠誠測謊內幕 不少將領慘遭調職

2014年07月31日 13:24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駐美軍事代表團團長黎賢聖少將在今年返臺時接受了“忠誠儀測”即測謊,結果未通過,因此遭到撤換。此事在島內引發廣泛關注,也勾起輿論對“忠誠儀測”的興趣。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道,臺灣“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29日上午在例行記者會上透露,羅賢哲案後,“國防部”對涉及臺灣安全的人員定期進行測謊。《聯合報》29日稱,2011年,臺“陸軍司令部”通資處處長羅賢哲少將被查獲為所謂的“共諜”,震驚全臺。當時的“國防部長”高華柱隨後下令,對駐外或敏感單位人員,由軍事安全總隊定期進行測謊,名為“忠誠儀測”。“國防部”認為,駐外武官頻繁與當地軍政人員和華僑接觸,容易成為“共諜”下手的目標。根據規定,駐外武官一任兩年,派駐前須進行一次儀測,滿一年需回臺接受“期中測驗”,兩年任滿須接受“期末測驗”,其中如果出現測驗未過的情況,將不允許返回派駐地。像前面提到的黎賢聖少將就是在今年5月中旬返臺進行“期末儀測”時未通過,“國防部”考慮到他駐美任期已屆滿兩年,因此調整職務。

  軍方系統的“忠誠儀測”是由“憲兵指揮部”及“軍事安全總隊”執行的,為防範部分人士因熟悉測謊作業有所準備,而能在敏感問題上獲得通過,憲兵單位曾派人赴美受訓。《自由時報》29日披露稱,基於人權保障原則,一般進行測謊時,軍方會在數天前就通知當事人,請其保持平常心,避免進行測謊時出現過度波動。《新新聞》此前披露稱,測謊的時間一般在30分鐘至1個小時。操作人員除了會問一些根據當事人的職務而特別設計的問題外,也會問一些容易讓人心理鬆懈的問題。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喚起被測謊者的深層記憶。以財務人員為例,他在接受測謊時,就可能被問到有沒有挪用公款;負責與媒體聯繫的人員則可能被問到有沒有向記者洩露機密等。從事海外工作的人則最可能被問到是否與中共人士有接觸。

  2012年,臺灣防衛部門首度召回全球50余名駐外武官,分四批回臺接受“忠誠儀測”。《自由時報》29日稱,在第一波測謊中“中箭落馬”的,居然是掌管對大陸電訊監聽接收的電訊發展室主任婁悌,他很快被調任陸軍第六軍團副指揮官。雖然“國防部”強調,測謊未過不代表一定有忠誠問題,但對將領來説是莫大恥辱。婁悌不久就申請提前退伍,被安排接任“退輔會”旗下的欣欣客運總經理,“軍中多半認為是調查後確屬清白,是對他的一種補償”。值得關注的是,被宣佈通過儀測的未必沒麻煩,甚至曾有軍情單位讓未通過的軍官繼續任職且陞官,只為在關鍵時刻抓到證據。《自由時報》以因為“共諜案”被判無期徒刑的前“軍情局”上校羅奇正舉例稱,羅奇正早在2005年接受例行測謊時就未能通過,但“軍情局”認為他可能與大陸有接觸,於是表面上不吭氣,暗地裏則進行項目列管,還以績效良好為由讓羅從中校升為上校。臺軍方高層還要求保防部門必須通過“反瞻”方式找出“國軍”泄密漏洞,即由保防人員假想自己是“共諜”,看看有什麼機密好偷,甚至進一步指派人員以假“共諜”身份埋伏在敏感單位內,先找出軍中可能出現的保密漏洞,“以避免遭到真共諜滲透”。

  此外,臺灣“調查局”也會派出“法務秘書”進駐外館,對各外館進行安全防護、機密維護及保防工作,一旦4年任滿返臺,也會對這些人實施“忠誠儀測”,了解是否曾與不當人士接觸或有無泄密嫌疑。不過實施至今,尚未出現測謊未過情形,而一旦未過,會被禁止再接觸情報工作。

  多年來,臺軍中沒有通過測謊而慘遭調職的高級將領大有人在,一名擔任高敏感性單位主管的中將,因始終未能通過測謊和補測,軍方只好先把他調任為非主管職務,他最後只能申請退伍,軍方仍找不出問題所在。即便如此,臺軍“忠誠儀測”仍有不斷擴大的趨勢。也有不少輿論對“忠誠儀測”提出質疑。“立委”帥化民曾批評稱,部屬的忠誠本來就應該由單位首長來考核,“怎麼可能要由一個機器來判定,如果是這樣,這些首長就是廢物”。他不滿地説,用儀器來進行檢測時,要看受檢對象的身心狀況如何,如果有人剛好感冒沒有通過儀測,就説他可能不忠,“這不是硬往人家臉上抹大便嗎?”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