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財經  >   正文

房價猛跌 臺灣地産業出現“冷秋”

2015年10月28日 09:02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一如臺灣經濟持續停滯下行,臺灣的房市也面臨近年來罕見的“冷秋”。除了“大選”,“房價下跌”已是島內民眾最關心的話題。臺北市長柯文哲在去年競選時還大聲疾呼要“壓低房價”,但最近也改口稱“不會打房”“營造業一垮,臺灣就完蛋了”。

  “房市進入冰凍期,怎一個‘慘’字了得。”臺灣《中國時報》27日報道稱,據臺灣房屋仲介業統計,今年1至9月全臺房價平均跌幅5%至8%,臺北市大安區與信義區豪宅跌幅逾8%,部分案件跌幅更高達15%,全臺6都房市交易量年減近20%,雙北市(臺北、新北)交易量慘跌22.7%,量縮價跌。受房價下跌影響,民眾持幣觀望心理趨強,房市撮合期(從有交易意向到交易完成)也因此拉長,目前中價位房屋成交約需80至90天,臺北市大同區某豪宅的撮合期長達1年,北部某預售屋今年至今零成交。據臺“內政部”統計,今年1至8月全臺不動産買賣件數為18萬棟,比去年同期下降33%。

  談到臺北市房價的下跌,許多人都會以臺北市大安區的“大安國宅”(位於臺北大安森林公園旁)及“成功國宅”(由軍眷區改建)這兩處為例,“大安國宅”目前售價每平方米約合人民幣4.5萬元,而兩年前“大安國宅”成交最高峰時每平方米約合人民幣5萬元,價格下跌一成。“成功國宅”也是下跌一成左右。這兩處住宅均為房齡約二三十年的老房子,但一直是臺北市“中古屋”的搶手貨,過去這兩處住宅旁邊到處是房屋仲介公司的店面,隨時有人看房、買房,仲介人員工作繁忙,但《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到“大安國宅”旁散步,看到四五名仲介拿著傳單到處散發,無人駐足問津。記者獲悉,有仲介人員以前背名牌包,現在收入大減,還要到早餐店兼差。

  永慶房屋經理黃舒衛對《中國時報》透露,信義區的豪宅,每平方米大約從17萬元(人民幣,下同)跌至15萬元。據國泰房地産指數報告,第三季度全臺房價每平方米均價約合人民幣1.7萬元,臺北市每平方米約合4.8萬元,比去年同期的1.7萬元、5.1萬元,分別下降約4%和5%。天時地利不動産總經理張欣民説,目前只是初跌段,未來3至5年恐再跌兩到三成。臺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稱,現在營造業就像被擊倒、正倒數計秒的拳擊手,“已站不起來,只是還在硬撐”。

  據臺灣“東森新聞”27日報道,房産業人士近日持續批評臺當局“打房打過頭”,對此,臺“財政部長”張盛和26日稱,臺灣有3.6萬平方公里,卻有7500家房屋仲介,像7-11便利店一樣多,但“買房子不像買礦泉水那麼簡單”,在房市最盛時一年交易也僅有40萬戶,分給7500家,平均每家也分不到幾戶,簡單一想就知道,市場沒辦法支撐這麼多的房屋仲介人員。27日,張盛和又在“立法院”稱,房屋仲介業開店、關店完全是市場機制,當局沒有打壓的意思,如果市場機制讓他們存活,要繼續開店都是可以的;目前房市僵持不下,賣方不願意降價,買方認為房價還有降價空間,市場目前仍在盤整。

  對於張盛和的説法,臺灣房仲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林正雄痛批“冷血”,表示房屋仲介業每年繳稅貢獻給當局,當局怎能用一連串錯誤政策打趴房市後,再對房屋仲介説這種風涼話。臺灣房屋總經理彭培業稱,香港人口700萬餘人,一年房市交易量為6.6萬戶,房屋仲介約有3200家,臺灣房屋仲介店密度其實小于香港。

  關於此輪房價下跌的原因,臺灣《經濟日報》分析稱,經濟持續不景氣,導致民眾薪資“十年未調”,加上房價持續高企,這是房市不振的根本原因。不過也有島內業者認為,房市走空的主要原因是當局對房市政策不友善,引發市場信心不足,民眾觀望,再加上市場資金外移至日本、東南亞與美國投資不動産。

  由於房價過高引發民眾強烈不滿,臺灣當局從去年以來密集出臺各種“限房令”。臺灣《聯合晚報》報道稱,去年初臺“財政部”宣佈將豪宅、預售屋、頻繁買賣自用住宅等三大類型交易列為查稅重心,隨後6月臺灣“央行”也出臺打壓措施,將豪宅的貸款成數上限至5成。而各地方政府也“大打出手”。以臺北市為例,去年7月先是對完工新屋課徵加稅版房屋稅,今年7月又實施全臺容積率獎勵上限以增加供給量,10月再要求房屋仲介業調查實施不動産説明書,要求房屋仲介業調查對象周邊上百個項目,直接增加成本;明年1月還要出臺房地合一稅。

  《中國時報》27日的社論稱,臺灣房市確實已出現泡沫化現象,房價適度下滑,稍消化房地産泡沫,對經濟、社會都是正面影響,但房市如果不是和緩的軟著陸,而是快速下跌、萎縮的硬著陸,則對經濟衝擊與殺傷力過大。此刻不宜再過度加大“打房”力道了,反而當局與社會該關注如何讓房市軟著陸,減少對經濟與金融體系的衝擊。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特約記者 周禮】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