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17台灣年度代表字“茫”當選 民進黨施政遭批沒方向

2017年12月08日 14:25:34來源:台灣網

“茫”字成最能形容2017年臺灣景況的字。(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台灣網12月8日訊 臺灣《聯合報》舉辦“臺灣年度代表字大選”已邁入第十年,2008年迄今選出的代表字依序為亂、盼、淡、讚、憂、假、黑、換、苦,今年“茫”字從52個候選字中脫穎而出,成為最能形容臺灣景況的字。

  此次“臺灣2017代表字大選”由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與《聯合報》合作舉辦,邀請各界名人、精英推薦52個代表字,再經由民眾25天的投票選出。第1到10名代表字依序分別為:茫、勞、憂、亂、虛、蕩、滯、厭、變、惜。總投票數為90990票,“茫”字獲得1萬2445票。

臺灣2008~2017年度代表字票選Top10。(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聯合報》總編輯蕭衡倩説,這一年臺灣發生了許多事,包括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同婚合法”、全臺大停電與空污,每個人對每個事件的感受都不同,會出現茫然的感覺。

  “茫”字由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推薦,據《聯合報》報道,“全球氣候變遷瀕臨僵局,極端天氣卻持續加大;兩岸關係、臺灣未來的發展也是‘茫然’”則是彭啟明的推薦理由。他表示,在茫然當中看不清方向,不同的意見衝突已經産生,只有持盈保泰、步步為營,才能面對不確定的變局。

蔣萬安(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推薦的“勞”字緊隨其後。他的推薦理由是今年在“一例一休”版“勞基法”上路後,造成物價上漲及民怨四起,讓勞心、勞力的勞工朋友十分辛苦。

  他進一步批評,這次調整“一例一休”的“勞基法”再修正草案,原本各界期待能解決問題,但臺當局偷渡不相關的“鬆綁七休一”和“輪班間隔時間縮短”,在完全沒有討論下就強行送出“委員會”,一旦三讀,臺灣勞工將面臨更過勞狀況。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對於“茫”字當選,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洪孟楷表示,檢視過去一年民進黨當局所作所為即可得知,為什麼“茫”會成為2017代表字。“茫”代表過去一年臺灣在民進黨當局執政帶領下的茫然,再看2016年的“苦”,代表在民眾心中,過去一年多的執政,留下的只有“苦悶”和“茫然”!

“茫”字成最能形容2017年臺灣景況的字。(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洪孟楷説,臺當局拼經濟沒成效、“勞基法”修了再修,連最基本的民生用電都弄得全臺大停電;“找不到方向”導致內部虛耗;外事上“斷交危機”傳聞不斷;兩岸關係冰凍早已不只三尺,“看不到未來”就更讓人民感到無力,所以一股“茫然感”油然而生。

  他表示,身為臺灣地區領導人及執政黨的黨主席蔡英文絕對脫離不了關係,呼籲蔡英文別再用文青式語言説“保證”“承諾”或“負責”,“説破嘴不如跑斷腿”,更何況現在整個臺當局動都不動,民眾都想知道蔡英文到底要把臺灣帶往什麼方向。

陳奎儒用毛筆寫下臺灣2017代表字“茫”。(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代表字的票選,代表民眾于一年心中真實的感受。洪孟楷説,我們期待“忙”,因為忙代表有事做、有錢賺、有業績;我們也期待“芒”,讓臺灣軟實力再次於國際舞臺上綻放光芒!如果最後執政黨只能給人民“茫”,那麼用腳選擇2018年縣市長選舉,就是給執政黨教訓最好的時刻!

臺灣政治大學教授陳芳明。(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臺灣政治大學教授陳芳明也認為,“茫”字跟蔡當局有很大關聯,執政一年來人事動蕩,包括換掉前“行政院長”林全由前臺南市長賴清德遞補;施政方向也模糊不清,不管是設立其他“專法”或是“勞動基準法修法”等,都沒有給臺灣社會共同參與討論的空間。以“勞基法修法”來説,不但行政單位茫然,“立委”也茫然,沒傾聽民意還嗆勞團“放錄音帶”,傷透年輕人的心。

  此外,蔡當局推轉型正義也讓人不明白,説詞前後不一,每次通過重要“法案”後,都必須通過發言人解釋,而不是在“立法”過程中就讓民眾了解真實內涵。

全臺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全臺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説,臺灣要何去何從?人民真的不知如何是好。臺當局沒有施政方向,中心無主。以年金改革為例,讓軍公教努力半天,退休金不見了,勞工也很慘。“茫”字獲選年度代表字非常貼切。

羅智強(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前馬英九辦公室副秘書長羅智強説,這讓他想到《詩經衛風氓》中,被情人背誓欺騙的婦人,從一開始的“氓之蚩蚩,抱布貿絲”,以敦厚之貌假買絲之名來攀談搭訕,到最後“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海誓山盟猶在耳,如今忘在腦後邊。“最會溝通”變成“最不溝通”;“最軟一塊”變成“最軟杮子”;“非核家園”變成“肺咳家園”。凡此種種,民能不“茫”?但如何解茫關鍵力量還是在人民,看透權力者的騙局,才能破盲、破茫。(台灣網 盧佳靜)

[責任編輯:盧佳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