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一週侃:8縣市組團進京拼觀光 蔡英文棄彈計劃辨真假

2017年10月12日 15:01:11來源:台灣網

臺灣一週侃

點擊收聽《臺灣一週侃》→

  大家好,歡迎收聽這一期的《臺灣一週侃》。回想當初做一週侃的緣起,還是因為春天裏那突發的激情——打開電腦看到和聽到臺灣的蔡小姐雖然略顯磕磕絆絆但卻神情嚴肅認真的就職演講,看到臺下聽眾很配合的響起數十次掌聲,連我這個局外人都為之動容,為臺灣同胞感到高興,一幅美好明天的藍圖仿佛眼前。所以,在她這份演講一個禮拜之後,第一期《臺灣一週侃》就以蔡小姐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首秀作為話題跟大家聊了起來。不知各位是不是還記得呢~

  蔡小姐上任之後,確實在極盡努力的忙活著,但卻令人遺憾的是,她急如星火端出的“牛肉”,不外乎“淡化兩岸關係”、“推動轉型正義”、“改革年金制度”。這些牛肉大餐的問題,我以為,其背後隱藏著偏狹的意識型態和地域主義黑手,意圖透過改革進行黨同伐異的鬥爭,強力掃蕩中華文化傳統,代之以“臺獨”主義路線。這要認真説起來,那話就長了,下次有機會我們在好好嘮一嘮。今天,我們就只説説最近大家比較關注的兩個話題,一個是赴臺陸客銳減,臺灣8縣市長組團進京;一個是大陸天宮二號升天,臺灣傳聞雲峰飛彈研發計劃被棄。先來看第一個。

  陸客銳減,8縣市長組團進京

  諸位都知道,在臺灣8縣市長進京之前的9月3日、9月12日,臺灣島內分別發生過兩次大規模的上街遊行活動。後者的直接原因是因為今年以來尤其是5月、6月以來,大陸赴臺遊客大幅減少,對島內旅遊業者生計造成重大衝擊,蔡小姐選前承諾的“陸客不會少”顯然破功。所以他們只好走上街頭表達不滿和利益訴求。

  不過,在講縣市長組團進京之前,我想把時間軸再往前拉一拉,叨嘮一下大陸游客赴臺觀光旅遊是怎樣實現“銳減”的。

  我們都見證了蔡小姐在洋洋灑灑6000多字的演説中,用了300多字描述她的兩岸關係。一如過去幾年,蔡小姐在兩岸同胞最關切的兩岸關係性質這一根本問題上採取模糊態度,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和認同其兩岸一中核心意涵,也沒有提出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具體辦法。在大陸看來,這顯然是一份還沒有完成的答卷。國臺辦與臺灣陸委會聯繫溝通機制、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協商機制隨之中斷。

  之後,出現了大陸赴臺遊客陸續減少的消息。臺灣一些媒體、一些官員、一些電視名嘴,擺出一副確有其事的姿態,指控由於大陸官方操控,才導致赴臺遊陸客人數減少。儘管在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面對記者提問作了澄清,指出赴臺遊數量變化是市場行為,但他們不信就是不信,任你怎麼説都不信。這不,海協會長陳德銘近日表示,大陸並沒有針對到臺灣旅遊的人數實施管控,但民眾自發性地注意到兩岸形勢,這影響了他們選擇意願。島內輿論對此還是一副“鬼才信”的反應。他們習慣認為,大陸民眾在思想上到行動上都不會自主,都是高度被動員的群體。

  我想説,這可能就是很多臺灣朋友難以理解的地方了。由於近代中國分崩離析、任人魚肉,百姓生活毫無尊嚴、水深火熱的不幸歷史遭遇,深深地烙印在國人基因裏。所以説,熱愛國家,維護國家統一和穩定的追求,大陸民眾與生俱來、毫不含糊面對尚未統一的臺海兩岸,他們感情複雜,神經敏感;尤其在面對有歷史前科的民進黨時,他們更是將其一言一行扒開來審視。這一樸素的內心情愫,在大陸是不分貧富、貴賤、官民的,也正如過去大陸有人不易理解臺灣由於特殊遭遇形成的悲情歷史觀一樣。

  在蔡英文小姐上任後,大陸民眾看到的是,洪素珠惡言辱罵大陸籍老兵、陳水扁舉辦募款餐會“臺獨”大佬豪言“我們的天下還怕誰”、馬英九訪問香港受阻、臺灣歷史課綱微調案撤回、蔡團隊“新南向政策”擺脫大陸、雄三飛彈“誤射”臺灣海峽、臺當局在所謂的南海仲裁案偷雞不成蝕把米、陸客遊覽車被燒後的冷漠應對、“轉型正義”瘋狂追殺“前朝”、臺灣日本卿卿我我如“夫妻”,等等等等。心寒意冷,大陸民眾是真的受傷了。他們原本有著極高的赴臺旅遊的意願,但感覺突然被打到崖底。於是,便出現了所謂大陸游客赴臺遊的斷崖式暴跌。

  由此,我們不難理解大陸游客赴臺遊大幅減少的問題癥結在哪。回到前面講到的臺灣旅遊業者上街抗議,就在他們頂著滂沱大雨,從南臺灣趕到臺北,舉著“兩岸一家親”“別讓觀光變關光”標語,高呼“要生存、有工作、能溫飽”的口號時,蔡英文卻在拋出一句“能不上街就不要上街”的話之後,跑去視察臺灣陸軍裝甲旅,並説臺軍基層裝備實在太老舊,要立即汰舊,她能夠為臺軍做的絕對不會遲疑,一定會馬上做。

  看來,依賴觀光業養家糊口的臺灣旅遊業者,靠不了蔡英文了。所以,國民黨籍及無黨籍縣市長們就向大陸民眾喊話“到有九二共識的地方來”。中秋節剛過、“莫蘭蒂”颱風還未完全退去的時候,臺灣8縣市長便風塵僕僕、組團進京,向大陸高層表達訴求

  縣市長們的努力,不負眾望,在得到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的接見後,他們得到了大陸方面特別向他們8縣市釋出的8大利好政策。在回到臺灣後的聲明裏,他們表示,進京的目的是基於善盡照顧人民福祉之責任,擔起勇氣破冰恢復兩岸農産經貿和觀光文化之交流。

  是啊,就是這麼簡單的利益訴求,在過去八年裏一直都順順噹噹的,是誰,是誰在短短幾個月就讓它變得這麼難以實現?

  天宮二號與雲峰飛彈

  好了,我們再來看看大陸天宮二號順利升天與臺灣放棄雲峰飛彈研發計劃的傳聞。

  中秋節當晚,大唐芙蓉園裏的晚會直播讓人看得心不在焉,並非節目不精彩,而是晚會之後的天宮二號發射,讓我滿心期待。1970年代的《東方紅》在太空奏響時,我還要等10多年才會出生。我們這代人大多是在神舟系列飛船的陪伴下成長,楊利偉的名字耳熟能詳。之後的嫦娥飛船,似乎又在續寫我們未盡的童話。

  短短不過10分鐘,天宮二號成功發射,微信朋友圈、親友群裏都在祝賀。其實,對天宮二號本身涉及的技術細節,我們並不懂。只知道天宮二號是一個太空實驗室,是要進一步驗證交會對接技術並完成一些列空間實驗的,是為幾年後建設中國人的永久性太空站打基礎的。而我們看到的這一切,都只是我們祖國日益強大的表現。何其幸哉,我出生在這個國家,生活在這個時代!

  同樣就在這兩天,臺灣媒體報道稱,臺軍方權威消息指出,從李登輝到陳水扁時代都在積極研發能打到北京、上海的中程地對地飛彈,蔡英文當局日前決定不做了。有人生搬硬套説這是蔡小姐對大陸展現的善意。但誰不知道,按照現在兩岸間的實力消長看,就算臺灣有幾枚能夠長途飛行的飛彈,又能如何?它能夠改變戰局嗎?

  不過蔡英文辦公室和臺灣軍方20日都站出來説,媒體的這則報道是不實訊息。到底是無風不起浪還是捕風捉影,我無從知曉。如果説,蔡英文真的放棄雲峰飛彈的研發計劃,與其説是對大陸釋放善意,還不如説是識時務罷了。

  我們知道,臺灣早年以“反攻大陸”作為軍事戰略的宗旨,後來這一幻想破滅了。到李登輝、陳水扁時期,有效嚇阻大陸成為臺當局的新口號,追求兩岸軍事平衡成為他們的新目標。再之後,大陸綜合實力迅猛發展,軍事實力也隨之大增,臺灣的所謂“國防建構“實際上失去了物理意義。而媒體此時猜測蔡英文放棄中程地對地飛彈夢,反映的是與兩岸現實相對應的思維邏輯。

  《環球時報》在一篇評論裏寫道,臺灣的中程飛彈計劃已經實施多年,但它孤掌難鳴。一年只有大約100億美元的軍費,如何能夠開發可以有效威懾大陸的武器系統?

  更重要的是,“以武拒統”本身就是錯誤的思路。不管臺當局“棄彈”的消息是真是假,但它提供了一個契機,讓更多人領悟到,大陸已經牢牢掌握了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完全有能力在必要時用武力捍衛國家統一。“臺獨”失去了軍事基礎,成為不再具有真實行動力的鬧劇。大陸社會或許有一天會把它看成群體性事件,生出“臺獨分子抗統”就像徵地糾紛一樣的詼諧。而想要依靠軍事力量去永久維持所謂的“現狀”,達成臺灣事實“獨立”的想法,同樣不切實際。

  這讓我想起多年前看到的一個網路視頻,是李敖大師擔任臺灣民意代表時在“立法機構”裏質詢民進黨當局的軍方代表,問他如果兩岸開戰臺灣可以抵抗多久?這位軍方代表卻反問説,那要看大陸以什麼方式打?在李敖一再追問下,軍方代表回答説可以堅持兩個禮拜,然後等待美國來救

  前兩天,國民黨民意代表盧秀燕向民進黨當局的防務主管馮世寬問到了同樣的問題,如果兩岸開戰臺灣能不能堅持一週?馮世寬的回答是:能打多久就打過久,但應該可以絕對撐一週。

  馮世寬或許還有一句沒有説出來的話,就是撐住一週,再等美國大兵來救

  由此,我們看到,民進黨當局也不是不知道臺灣已經無法靠自身軍力實現“臺獨”,卻堅信可以把命交給美國人。且不説,美國在權衡利害之後願不願意救“臺獨”的命,就算真的來救了,就能救得了嗎?隨著中國軍事能力對近海的有效覆蓋,美國怎麼可能為了庇護“臺獨”這個它已公開反對的政治冒險來火中取栗?用不著大陸多説什麼,民進黨慢慢自己就會沒信心、甚至不好意思再這樣説事了。現在回頭看,被李敖質詢的這位民進黨軍官的回答只是個笑話。

  拋開軍事這樣相對專業的問題不説,大陸這些年真正展現了戰略自信和耐心、善意,沒有把“和平統一”目標動輒挂在嘴邊,更極少提到武力解決臺灣問題,而是通過出臺一些列的政策措施拉近兩岸關係和兩岸民眾的心靈契合。

  我們説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面臨挑戰,其根結在於蔡英文當局至今拒絕承認體現“兩岸一中”核心意涵的“九二共識”。即使臺灣真的終結雲峰中程飛彈研製計劃,也彌補不了這一變故。如若兩岸關係沒了政治基礎,那“地動山搖”的話也絕不只是説出來嚇人的

  我堅信“和平”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追求,而臺灣的安全最終取決於島內社會的集體清醒,取決於他們在祖國統一還是分裂道路上的選擇。我倒是希望,過去8年一直在罵馬英九的民進黨及蔡小姐,能夠時時保持頭腦清醒,作出明智選擇,搭乘大陸發展順風車,集中資源發展民生,將那號稱19年沒漲過的工資,給臺灣的老百姓漲一漲。

  以上就是本期《臺灣一週侃》的全部內容,謝謝您的收聽!(本文由台灣網網友“牛眼”投稿、網友“小天”錄製音頻,不代表本網觀點。)

[責任編輯:朱煉]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