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軍負面新聞不斷形象跌谷底 臺民眾:臺真需要軍人嗎

2016年07月29日 09:11:49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臺軍最近的煩心事不少。一起虐狗事件,一起導彈事故,讓其出盡“洋相”,以致有人戲謔稱,臺軍成了“道歉軍”“磕頭兵”。與此同時,卻有島內專家發出“一個中士就能反攻大陸”“你看它(導彈)打多準”等言論。這些都與民粹脫不開干系。那麼,臺灣民眾對臺軍還有多少信心?絕大多數人沒有。“出了問題”“爛”堪稱島內對臺軍的共識。而最近幾起事件,不過是往形象已陷低谷的臺軍身上多加了幾根稻草。常年藍綠纏鬥下,各方特別是媒體和所謂“民意代表”為“民心”而群起攻之,無疑是導致臺軍形象大跌份的重要因素,但臺軍的“墮落”遠非這麼簡單。

  以往上不了臺面的新聞,如今卻能壓垮臺軍

  “面對高漲的民粹,我醒了,我難過了,我後悔了,我幹嘛要為這個不支援國軍的政客、名嘴和道貌岸然、自以為是的網民拋頭顱灑熱血?”因不滿“一隻狗可以打趴國軍”,臺陸軍少將張俊達公開表達退伍意願。臺陸軍方面27日證實,張的退伍申請已獲准。

  同樣是在27日,臺陸軍退役少將於北辰在臉譜上發文,稱“越來越多的現役官兵對未來感到不安……這個令名嘴羨慕的‘好工作’,為何從士兵、士官、軍校生,甚至到將軍都不想留下來?”他還表示,接到不少家長諮詢電話,問題不外乎:“孩子從軍,未來生活會有保障嗎?”“臺灣真的需要軍人嗎?”“軍中有基本的人權嗎?”

  臺軍形象近來跌入谷底,一連串負面新聞讓臺軍像獵巫般被全面“圍剿”。造成這種局面,一是因為“名嘴”“立委”,二是因為媒體。仿佛把軍隊罵得愈狠,愈能博得民心,就能贏得選票。當前的臺軍好像是個外來團體,有如水土不服般動輒得咎。

  上月底爆出的軍中集體虐狗案,是壓垮臺軍形象的事件之一。從結果看,多名肇事者直屬長官受處分,“國防部長”道歉,並制訂新規,對所有營區內的狗造冊保護。其後續效應,如前所述,目前仍在發酵。

  有臺灣評論員説,軍隊是社會的縮影,形形色色的人都有,那群虐狗小兵不能代表整個軍隊。其實,對於了解臺灣軍隊史的人來説,相較早年,虐狗事件根本是上不了臺面的新聞。

  一名退役多年的輔導長(類似大陸軍中的政委)回憶説,他們部隊裏就有一名大哥(黑道)級人物,殺了人服完多年刑期後再回到軍中服兵役。“大哥”年逾40,“我們不敢把他列入戰鬥序列人員(拿槍),只能安排他當夥委,採買副食、進出廚房。只求他平安退伍”。 除了這種“回役兵”,部隊還有其他“不定時炸彈”,例如與女友分手的“兵變”,在外賭博被追債等。部隊裏最怕這些“問題官兵”,他們遇到困難無法解決時,不是舉槍自殺,就是拿槍尋仇。

  更不用説過去20多年的幾起大案件,如1993年12月海軍上校尹清楓離奇死亡案(牽涉軍購弊案,23年來一直未破),又如1996年士兵江國慶冤死案(被當成強姦殺人犯槍決,15年後才找到真兇)。這兩案若在今天發生,每一件都不是虐狗等所能比的。但當年,它們都被歸類為個別不當行為。

  當然,早年營區動輒殺狗、吃狗肉的情形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保護動物如今是一個國際性趨勢。

  怕得罪“民意代表”,甘被輿論“消費”

  本月初的“雄風”導彈“誤射”事件,讓外界得以從另一個視角看臺軍。有臺灣“秘密武器”之稱的“雄風”導彈由一名中士隨意射出,且朝大陸方向射去,反映出臺軍很多日常問題。

  臺灣的義務役兵源服役年限從早年的3年,減至現今的一年不到,很多新兵入伍學習三五個月,就開始數饅頭等退伍了。這對科技兵種海軍影響最深。許多艦艇操作守則根本沒熟稔,人就走了。這種系統性問題對臺軍影響最大。

  與此同時,隨著所謂“軍中人權”高漲,大小事動輒訴諸“立委”、媒體,部隊不敢得罪“民意代表”,不堪被媒體攻擊,於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本被視為正常的訓練項目、訓練時間一再縮減。部隊被通知天氣太熱不能出勤操練,操練時要注意小兵身心反應等。過去當兵是磨煉身心意志,現在變成當兵是在比吃好喝好睡好,不少人參軍後體重大增,皮膚也變白了。“光是油漆與除草,不會讓國軍更好”,蔡英文日前視察軍隊時如是説。顯見她知道臺軍做了很多表面功夫。

  拋開專業層面的問題不説,臺灣軍中的負面新聞激起全體臺灣人關注,是從2013年下士洪仲丘臨退伍前被操練致死事件開始的。臺灣當過兵的都深記兩句話:“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煉”“當過兵的男人才叫查埔人(閩南語,意指經過磨煉後的男生才能叫男人)”。臺海軍一名輔導長回憶説,他剛下部隊時,看到新兵整晚沒睡,被罰端著臉盆站立或蹲跳。他向班長表達關切,對方説:“輔仔,這是海軍的傳統,你剛來不是很了解,我們自有分寸。”

  洪仲丘事件發生後,許多人的記憶一夕爆發。該事件中,為正義吶喊是正當的,但在臺灣民粹化的氛圍下,經由“名嘴”與媒體渲染,此後一齣現有關軍隊的事件,臺軍就成了眾矢之的。“國防部”被罵成“國防布”,各種謾罵、嘲笑有過之無不及,並夾雜著各種讓人吃驚的鏡頭——導彈事件中,4名闖禍軍人在遇難漁民靈堂前連跪帶爬40分鐘,家屬一度要求棺木覆蓋“國旗”;“名嘴”和媒體也沒閒著,不斷延伸話題,還有專家誇稱“雄風”導彈“世界第一”。“消費死者、消費國軍”的話題不斷涌現。

  臺媒:到底是培養“猛虎”還是只能救災的“病貓”?

  筆者觀察到,臺軍士氣在不斷責罵下跌入谷底,就連協助地方整理家園、在路邊休息時被記者拍照,都緊張得立刻跳起來。正是種種無限上綱的民粹聲浪終引發部分在營和退伍軍人反彈。

  如此也導致年輕人不願進軍隊。今年臺灣海軍官校的36名新生,入伍一週就申請退訓,爆出“跳船潮”,有人表示“因為無法面對沒尊嚴的生活”。原本今年要招收1300名軍校新生,結果陸軍官校缺額達30%,空軍官校少22%。

  數年前,臺軍開始推動募兵制,但遇到一連串負面新聞,讓募兵制推動得異常艱難。除了薪資不夠吸引人,也與軍隊不被敬重有關。

  早在1997年,臺軍就開始開展以“精兵”為主題的兵力整建計劃,力圖建成一支“量少、質精、反應快、效率高、戰鬥力強”的現代化軍隊。但近20年過去,臺軍離目標越來越遠。島內媒體曾經一針見血指出,臺軍留給外界的印像是:整體員額不斷減少,有血性的軍人越來越少,有優勢的兵器越來越少,能對抗的領域越來越少。臺灣《聯合報》曾經感嘆,納稅人一年花掉3000億台幣的防務預算,到底是希望培養20萬頭看家的“猛虎”,還是只能搶救風災、消耗多餘農産品的“病貓”?

  為提升臺軍戰力,最近有島內人士異想天開,建言聘請美軍顧問。但臺軍的問題不僅是士氣低落,更與長久以來“不知為誰而戰、不知為何而戰”有關。過去20多年來,臺灣政局走向牽引著軍隊的政治動向。一名退役多年的軍官記得很清楚,上世紀80年代後半期,軍中教唱“反臺獨歌”(“臺獨”之路行不通,分裂國土是迷夢,“臺獨”要引狼入室,“臺獨”要引發暴動……),不僅每晚必唱,還是軍歌比賽的指定歌曲。但不消幾年,這首歌就成了“禁歌”。

  這名軍官還説,當年軍服還寫有“中國陸軍”“中國海軍”“中國空軍”字樣,同樣是在李登輝上臺後,“中國”兩字不見了。他説,過去軍隊是最反“臺獨”的,但隨著政黨輪替,“反臺獨”成了隱諱字眼,沒人説,也沒人敢表態。

  臺軍在定位和目標上的莫衷一是,是整個臺灣社會的縮影。臺灣的多元聲音、反對聲浪影響到社會歷練、政治環境原本較為單一的軍隊,也讓軍隊水土不服。一名現役上校對筆者説,軍人很單純,單純到很難自我保護,也因此動輒得咎,反而成為最弱勢的一個群體。 也許是臺灣的大環境變化太快,讓“死腦筋”的軍隊一向反應遲鈍,就連兩岸關係的變化也讓臺軍愕然。過去“最前線”、與大陸對峙最激烈的金門,應該是最能感同身受的。島內網路有個笑話説,金門臺軍接到電話:“你們反攻大陸的標語掉色了,麻煩刷一下。”臺軍疑惑:“你誰啊?”答:“我們是廈門市旅遊局。”“哦,好,馬上去刷。”【環球時報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太曦 周禮 王會聰】

[責任編輯:張曉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