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3月22日訊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資深媒體人孫揚名發表的評論文章,文章警示民進黨及蔡英文,一中決定兩岸,兩岸決定“外交”,兩岸關係事關重大,不可用來做籌碼!
以下是評論摘要:
在中國大陸與甘比亞恢復外交關係之後,民進黨內連續開了兩次會議,提出了三點聲明和一個説法,認為“國際上針對性的競爭,無益於兩岸關係的正常發展。”其實,民進黨這兩次會議,從聲明到説法都沒有能把問題的重點厘清。如果任令此一思維發展,未來並不利於臺灣。
大陸和甘比亞建交的事件所以發生,究其實,是因為“兩岸關係沒有正常的發展”,所以才出現“兩岸在國際社會上的針對性競爭”。此一發展的順序,正好和民進黨的説法相反。
睽諸過去兩岸關係60年的發展史,很清楚,“兩岸在國際外交的相處形勢是由兩岸關係型態所主導”。兩蔣時期,大抵是“漢賊不兩立”的兩岸關係模式,所以造成兩岸在國際上的“零和式”鬥爭模式;而近來三任“總統”的兩岸與“外交”關係歷程,也是因為首先在兩岸關係發生問題,所以才在國際上出現“零和式”鬥爭。
而兩岸關係的問題歷來都是和“一中原則”有關,在兩蔣時期和李登輝早期,是“誰來代表一個中國”;而李登輝晚期和民進黨的扁朝(陳水扁執政)時期,則是臺灣偏離了“中華民國憲法”,想從“一中架構”中分離出去所衍生出來的外交烽煙。
在李登輝當局早期,從1990年到1993年前後,兩岸關係一切發展順遂之時,兩岸的外事關係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馬英九時代“九二共識”的兩岸政策,不但維繫了兩岸在國際外事關係局面上的穩定,而且臺北方面還頗有斬獲。如果討論外事關係,這兩段時期是兩岸關係對臺灣方面外事關係有正面助益的時期,是值得民進黨深思的。
基於國際社會中外事關係承認的特性,兩岸“外交”關係鬥爭一旦開展,必定是排他且零和式的;也就是説,任何一個第三者,無論是國家或國際組織,都只能依其本身的利益,在兩岸之間擇其一;所以只要大陸堅持,臺灣是絕對無法繞過大陸因素,更無法逃出這個與大陸的賽局。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這個法則是確定的。
當然,如果民進黨這個“兩岸間在國際上的針對性的競爭,無益於兩岸關係的正常發展”説法,是用來威脅和警告大陸,那麼,民進黨當局可能就要準備在各個層面都進行一場焦土戰。其實,民進黨前此並不乏相關的教訓與經驗。
早在2002年7月22日民進黨黨慶,同時陳水扁接任黨主席,大陸在同日宣佈與臺灣“邦交國”諾魯建交。於是在兩周後的8月3日,陳水扁宣佈兩岸是“一邊一國”的關係。結果,不只是大陸有動作,就連美國也跟著跳腳,後來美國的小布希總統把臺灣列為“麻煩製造者”即肇源於此。這是意圖以兩岸政策來報復外事關係情勢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
兩岸關係事關重大,不可用來做籌碼!(台灣網 高旭)
[責任編輯: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