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營觀點
陳淞山:若去“中國”,國民黨更沒競爭力
陳淞山,陳水扁辦公室前主任,島內知名專欄作者、時事評論員。
對於國民黨年輕世代推動改名議題,陳淞山説,對國民黨敗選原因的檢討,重點不應該是推動改名去“中國”,而是思考如何改變國民黨已老化失靈的組織和決策體制,以及僵化的內部結構,並改善人才斷層問題。
陳淞山強調,這次選舉並不是對“九二共識”的全民“公投”,而是臺灣內部事務,國民黨敗選更多的是島內因素作用下的結果。雖然這次選舉中,多數年輕人選擇支援民進黨,但這不能歸結為國民黨兩岸政策失敗。
陳淞山説,臺灣年輕人這次對國民黨的不滿,主要是經濟原因,包括島內貧富差距擴大、分配不公、年輕人相對剝奪感增加、年輕人看不見未來等等,國民黨這8年並沒有做好。“但話又説回來,民進黨未來執政後,如果這些經濟問題處理不好,年輕人的選票仍然可能會轉投國民黨。”
陳淞山強調,兩岸和平穩定對臺灣仍然非常重要。在島內的政黨競爭中,兩岸政策是國民黨的傳統優勢。“如果改名去‘中國’,國民黨將更加沒辦法與民進黨競爭。”
中間觀點
鈕則勳:國民黨檢討不應本末倒置
“如果國民黨只把敗選的原因簡單歸結為因為黨名有‘中國’兩個字,那這種檢討根本就算是本末倒置。”對於藍營年輕世代推動改名議題,鈕則勳如是評論。
鈕則勳,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臺灣知名時事評論員。
他説,國民黨此番選舉失敗的原因,無外乎馬當局施政政績不彰、國民黨內“換柱”風波、藍營“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難看、朱立倫副手王如玄軍宅案危機處理失當、國民黨不夠團結等等。“國民黨敗選,實在跟黨名沒有一點關係,何況以前用這個名字,國民黨也贏過選舉。”
鈕則勳説,國民黨要想在未來“起死回生”,必須深刻檢討相關改革議題,重點有三個面向。一是切實體認臺灣年輕人被邊緣化的苦悶,理解年輕人的想法與需要,並提出適當方案解決問題,重視年輕人才培養,補強人才斷層。二是中南部的經營問題。這次選舉,國民黨在南臺灣慘敗,其南部基層組織全部失靈,黨員人心渙散。未來國民黨新任黨主席必須重視中南部基層經營,加強服務,海選南部優秀人才等,控制南部選票流失。三是新任黨主席必須要有做“過渡黨主席”的心理準備,徹底改變黨內大佬文化,以爭取中間和年輕選民認同。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