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若去“中國”,國民黨會“病”得更重(圖)

2016年01月25日 09:54:00  來源:臺海網
字號:    

  藍營觀點

  王曉波:國民黨輸在“不夠藍”

  王曉波,曾擔任過臺灣“中國統一聯盟”副主席,與馬英九關係密切,在馬當局撥亂反正過程中曾是“課綱微調小組”召集人,被公認為島內統派代表性人物和著名學者。

  對於國民黨年輕世代推動改名議題,王曉波非常不屑。“這根本是無聊的兒戲,就像一個人某某某,難道改名後外界就認為他是另外一個人?!”

  2016年“總統”選舉,民進黨籍“英仁配”得票6894744張,國民黨籍“朱玄配”得票3813365張。

  王曉波分析,臺灣這次選舉總共約130萬首投族,大多數支援民進黨。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選票也僅比2012年增加了80萬票。反觀國民黨,比2012年縮水約300萬票,更比2008年減少了約380萬票。“如果國民黨能補上這些流失的選票,就與民進黨打平了,甚至會打贏。”

  因此,王曉波認為,這次打敗國民黨的不是民進黨,國民黨敗選的最主要原因是原本支援國民黨的選民不出來投票。“為什麼國民黨選民不出來投票?因為馬英九這8年來一直想做全民‘總統’,千方百計討好綠營選民,結果導致國民黨的政策‘不夠國民黨’,不符合國民黨選民要求。這些選民生氣了,他們沒有轉向支援民進黨,而是不出來投票。”

  王曉波指出,在檢討國民黨敗選時,籠統説“國民黨失去民意”是不準確的。“國民黨不是失去綠營民意,因為他們從來沒得到過綠營民意;國民黨失去的是藍營民意,因為國民黨不夠藍,藍營選民才不出來投票。這是國民黨必需要搞清楚的。”當然,國民黨另一個敗選原因是民生經濟,馬英九2008年一上臺就碰上金融海嘯,世界經濟至今還未全面復蘇,臺灣也就難過。

  當然,王曉波也不諱言。他説,國民黨支援者年齡總體偏大,“他們會慢慢凋零”,加上臺灣每屆“總統”選舉都會增加約130萬首投族,因此國民黨必須爭取年輕選民。“但不管是喚回傳統藍營支援者還是爭取年輕選民,國民黨不是去‘中國’,而應該明確把兩岸和平統一作為‘國家理想’。就算考慮當前的現實民意,也至少要把簽訂兩岸和平協議作為奮鬥目標,這樣在政黨競爭中才有正當性和號召力。”

  

[責任編輯:李寧]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