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紀欣:長久維持現狀與臺獨何異 馬英九應加把勁

2014年10月20日 14:23 來源:環球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觀察》雜誌原載文章,原題《反獨沒有願景難以見效》,作者為臺灣《觀察》雜誌發行人紀欣,全文摘編如下:

  今年3月的“太陽花”學運,與2004年3月陳水扁因兩顆子彈連任,這兩起事件,不僅發生時間巧合,還有不少相似之處,例如,看起來都像偶發事件,背後卻都有著至今不為人知的陰謀及運作,又例如,對兩岸關係都造成了不利的影響。但是,由於過去10年間兩岸政經實力呈現大幅度的消長,國際形勢又有了重大變遷,這兩起事件對兩岸關係長遠的影響,可能大不相同。

  10年前,大陸為因應民進黨至少將繼續執政四年,調整了對臺政策:2004年5月發佈的“五一七聲明”表明統一分兩步走,現階段應以“反獨”為重、“反獨”優先;2005年3月4日的“胡四點”和3月14日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以及同年4月至7月,與國、親、新三黨分別在北京達成的共識,也都基本上以“反獨”為主軸。

  10年後,大陸雖對學運裏的“反中”現象深表遺憾,但從國臺辦近三個月來的一系列發言,再從張志軍主任6月如期來臺時坦言“統一是大陸一貫的立場”,可看出,經過10年,特別其中有6年的兩岸和平發展期,大陸雖仍視“臺獨”為兩岸關係最大的現實威脅,但也清楚地認識:唯有積極促統,才能有效“反獨”;爭取民心,才是對臺工作的重中之重。

  只是以上跡象和趨勢,居然不為國、民兩黨察覺。不論是蔡英文在7月20日民進黨召開全代會前後針對黨內“凍獨案”的表態,或是馬英九對民進黨不該再以“臺獨”對抗的批評,均顯示,臺灣其實從來沒有“統獨”之爭,只有“臺獨”與“反臺獨”之爭。這解釋了何以陳水扁多年前就大喊“正名制憲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但民進黨始終不“凍獨”,也説明瞭何以馬英九執政6年多,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卻在下降,社會“拒統”氛圍也有增無減。

  國民黨是“反獨”的倡言者及受益者,難道不知:“反獨”沒有目標及方向,只能“不統不獨”、“維持現狀”,但“現狀”豈能永遠不變?長久維持臺海兩岸分立、對峙的現狀,又與“臺獨”何異?

  在兩岸人民長期隔離後,確實有必要經過一段可以增進雙方了解與感情的和平發展期,但和平發展若缺少願景,兩岸又豈能真的長久和平、發展?不少國民黨人愛把“統一在臺灣不受歡迎”挂在嘴上,又常拿綠營“逢中必反”為例提醒大陸:臺灣是民主多元社會,不要“呷緊弄破碗”。且不論其心機為何,這種作法,能消除或抑制臺灣島內外的“臺獨”勢力嗎?

  在選舉挂帥的臺灣,人人相信:有什麼樣的選民,就有什麼樣的政治人物,歷史卻一再昭示:政治領袖對民意的影響既直接且深遠,唯有引領民意的政治家才能開創新局,也才能得到後人的景仰。素有民族大義,又胸懷大志的馬英九,應在任期最後的一年多時間裏,為臺灣的長治久安、和平繁榮,也為自己的歷史定位,再加把勁!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