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18日刊文稱,獨立參選臺北市長,是柯文哲勝選機率最高的模式。只是,這段時間以來的民進黨,彷彿罹患“亞斯伯格症”,只顧自身利益,無視人民期待,關閉“在野聯盟”大門,逼獅入籠,讓柯文哲的優勢,恐怕將隨著藍綠陣營對決的升溫而被沖刷殆盡。
柯文哲颳起的素人旋風,早已清晰可見,但民進黨的領導中心,卻到這幾天才看見。
文章分析稱,以傳媒角度來説,過去一年,凡是與柯文哲沾上邊的事物,幾乎就是收視保證。有電臺因為他太受歡迎,三天兩頭找他專訪;連許多人認為枯燥乏味的演講,當主角換成柯文哲,影片才放上社交網路短短1個多月,就有破61萬人聽他講“生死智慧”。
文章指,勇於挑戰權威,不虛偽敢講真話的柯文哲,確實成了公民意識抬頭後,許多人對未來政治希望的一種投射。
只是,面對思變民心,民進黨最大派系聯盟“新蘇連”,卻像末梢神經失調,後知後覺,在臺北市初選堅持力挺顧立雄;甚至不惜關閉大門,堅持只提名黨的候選人,排擠態勢明顯,誤以為派系力量還能左右選民思維。
文章指,尤其是部分新係人士,更以趨近集體圍毆方式,拿柯文哲的“亞斯伯格症”做文章,質疑他“只顧自己,不顧他人感受”。問題是,當“新蘇連”任由派系利益挂帥,無視選民期待的時候,不也犯了相同毛病?
諷刺的是,在顧立雄難以敗部復活、呂秀蓮勸退無望、蘇貞昌又無法御駕親徵的情況下,逼得民進黨得回頭爭取與柯文哲合作。只是,當柯入黨、“在野聯盟”破局後,對中間或淺藍選民來説,“柯文哲還是柯文哲嗎”?
文章説,臺北市長選戰開打後,假若柯文哲陣營的戰術運用,無法擦掉身上的綠色光環,那麼,從他入黨的那一天起,就是藍綠陣營對決的開始,勝選難度將有增無減。
[ 責任編輯:朱煉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朱煉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