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調查:近半數人認為南陽才是諸葛亮故里

時間:2010-05-20 09:20   來源:大河網

  近半網友認為南陽才是諸葛亮故里 遠超襄樊臨沂

  中國經濟週刊近日發文《諸葛亮故里之爭:襄樊南陽上下PK數百年》,引發媒體廣泛轉載,網友反響強烈。鳳凰網發起“您心目中的諸葛亮故里應在哪座城市”的調查。截至5月19日10:33,共收穫3702份投票,其中49.1%的網友選擇了現今的河南南陽是諸葛亮故里,票數遠遠超過湖北襄樊。

  據悉,諸葛亮故里之爭由來已久,有關資料記載,可以追溯到清道光年間,前後已達數百年。而現今參與諸葛亮故里爭奪的不僅僅是河南南陽和湖北襄樊,山東臨沂市也稱是諸葛亮故里,不過,從目前調查結果來看,網友還是比較認可河南南陽和湖北襄樊兩地可能是諸葛孔明的故里。

  調查結果顯示,河南南陽目前佔據明顯優勢,而湖北襄樊也獲得了39%的支援,僅有11.9%的網友認為山東臨沂是諸葛亮故里。

  背景:兩地爭奪持續數百年

  湖北襄樊、河南南陽兩地全力爭奪諸葛亮的“躬耕之地”上可追溯數百年。“躬耕地”為諸葛亮從事農業生産的地方,並無尋根旨趣,襄樊和南陽明裏暗裏含糊其辭,對諸葛亮攀親附會,引為同鄉,顯然醉翁之意不在酒。

  而且,兩地在歷史上的爭奪更是在巧合中充滿趣味。清道光年間,籍屬湖北宜昌的顧嘉蘅到南陽就任知府,其時,襄陽人和南陽人打官司爭搶諸葛亮,顧知府既不便得罪襄陽,又不願觸怒南陽,情急之下,滿頭大汗寫了一幅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置於武侯祠。但顧知府和稀泥並未消融紛爭,反而讓兩地更加理直氣壯地爭搶諸葛亮,且“對聯門”之後,兩地的芥蒂越積越深。

  到了1990年,中國郵政發行《三國演義》特種郵票第二組,其中有一張是“三顧茅廬”,這無意中又觸動了襄樊和南陽的歷史舊怨,兩地激烈爭奪該組郵票的首發地,“郵票門”由此爆發。國家郵票發行部門不得不讓兩地各自舉辦首發式。

  有意思的是,諸葛亮的出生地比其躬耕地遜色了不少,這讓很多人只知隆中,不知山東臨沂,躬耕地的爭奪蓋住了出生地的風頭。但山東臨沂圍繞諸葛亮文化旅遊區的建設早就展開,重點打造“諸葛亮文化旅遊區”,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包括臥龍山、北寨漢墓群、武侯雙闕、智慧橋、諸葛宗祠、諸葛茅廬等,總投資2億元,項目建成後,年可實現收入2562萬元,預計投資回收期為8年。

  網友:南陽是正宗處處被動

  山東省德州市網友“天下至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基於諸葛亮這段話,還用爭嗎?南陽雖是正宗,但處處被動,並沒有從這場爭戰中獲得什麼好處,相反襄樊確實獲利不少。

  深圳市網友“城市部落”:其實諸葛亮那個時代,襄陽屬南君,根本不歸南陽管。南陽郡連襄陽都不管,怎麼會跑過漢水去管一個襄陽的小山包?諸葛亮只有在南陽那裏才有地種,去過這兩個地方的人都知道,躬耕地在南陽,一點事都沒有。不但諸葛亮自己這麼説,地理現狀也擺著。

  廣州市網友“瑯繯”:當年諸葛亮躬耕于南陽時活動的範圍在如今的南陽、鄧州、新野和襄陽的部分地區,這是毋庸置疑的。襄樊何必非要死口説諸葛亮躬耕地就是在襄陽?難道別的地方他一點都沒去過?焉知百年、千年之後,襄陽這個名字轄下又會是哪些地方呢?説不定有些地方又歸南陽管了,那那個時候還要爭什麼呢?

  重慶市網友“康夫小熊”:“南陽”是諸葛亮躬耕之地,祖籍是山東臨沂,諸葛亮父親是泰山郡的郡氶,母親早亡,父親在其八歲時也死了。後尾隨其叔父至荊州,在好友劉表處暫住,躬耕南陽。“南陽”得益於那篇《出師表》。人家是徹頭徹尾的山東人。

  北京市房山區網友“bjwzr2588”:南陽的臥龍崗和襄陽的隆中我都去過,兩處都有諸葛亮的故居(但無法考證具體建立年代,為此我專門觀察過,但無解,後來,我還專門查了資料,還是無解)。特別是1979年隆中還再大興土木,親眼看到石工們四個人抬一塊大石條嘿幺嘿呀的往半山腰運,真實體現了過去勞動人民的艱辛。

  作為諸葛亮的崇拜者,我以為,兩處再也不要打口水官司了。南陽襄陽都是三國時期的古戰場。諸葛亮在那一帶漢江、白河區域發揮了他的聰明才幹是不爭的事實。從臥龍崗看到像是諸葛亮的農耕之處,此處土山靠天收穫。居高臨下視野開闊也是個造就人才的好地方。我們假設這個地方就是起初的三顧茅廬之處。但隆中對《出師表》絕對不會在臥龍崗産生,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跟劉備到了他的根據地襄陽(劉備借荊州,其實荊州就管轄襄陽)隆中,在隆中這個北臨漢江背靠大山的幽靜之處,他必然要給劉備一個交代,繪製建國大業的藍圖,才有了傳世佳作《出師表》,有了《出師表》他才正式出山踏上了聯吳抗曹征程。

  (記者 薛素芬)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王艷榮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