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首頁  >   每日新聞  >   時政新聞  >   正文

北京進入“APEC時間”

2014年11月04日 08:31: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伴隨北京市機動車尾號單雙號限行3日起實施,北京已進入“APEC時間”。

   為即將於此間召開的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而出臺的這項措施,將一直持續到11月12日。在此期間,70%的市屬公車將被停駛。

   兩天前,北京市政府就發佈了“致首都市民的一封信”,懇請也提醒市民,對APEC期間的單雙號限行措施以及放假安排給予理解和支援。希望市民當好東道主,為大會做好服務保障。

   與機動車一起“進入狀態”的,還有北京澄澈的藍天。從1日起,北京空氣品質已經連續3天處於優級。雖然氣象局宣稱,不排除在APEC期間會有霧霾天氣,但不少市民相信,嚴格的限污措施和強勁的冷空氣會産生一定效果。

   為了配合APEC召開,北京及周邊六省市區部分污染企業將“停限産”、“停工”。

   據悉,會議召開期間,北京市將有69家企業停産、72家限産;所有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拆除、石材切割等揚塵作業工序,五環路內和懷柔區停止所有混凝土振搗及攪拌、結構澆築。

   截至10月底,北京已淘汰退出375家污染企業,超額完成年度300家目標,116個環保技改項目全面實施。

   交通、空氣做“減法”,服務和安保則做足了“加法”——有過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經驗的北京,再次展現出舉辦大型國際會議的能力。

   幾天前,北京市的志願者們就進入了工作狀態。來自北京23所高校的2280名青年志願者開始上崗,層層選拔出的這些志願者們,經過了英語交流、APEC知識、形象氣質、語言表達、人文素養等全方位培訓。

   為了讓各國來賓充分體驗中國“民以食為天”的飲食文化,從驢打滾、蕓豆卷、宮廷小窩頭、烤鴨、糖葫蘆等北京小吃,到新加坡香辣米粉、菲律賓燴雞、澳洲水果雪餅等五洲風味,餐飲上可謂下足了功夫。

   據了解,為了保證菜品的溫度、品相和口感,上餐人員將從廚房到用餐點的上菜速度精確測算到秒和步數。

   自主研發的紅旗L5國賓車,將作為APEC期間參會領導人用車,它們強勁有力且穩重時尚。2001年,中國第一次舉辦APEC時,上海通用別克汽車是主要官方用車。中國還宣佈恢復來訪國賓車隊摩托車護衛。

   13年前“APEC”第一次進入中國上海,那裏曾被譽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作為中國的首都,北京方面對會議期間的安保措施也做到了“史上最嚴”。

   會議前後,北京警方將提升反恐等級,並實現空地立體防控。北京公安6萬民警24小時保持臨戰狀態;聯合周邊13省份,啟動“環北京”防控體系。

   會議舉辦地京郊懷柔,安裝了1000組監控探頭、200多組車載監控,打造起巨大的監控“天網”。這些設備可在30米內分辨人的臉部,監控500米的範圍,確保重點區域全覆蓋、無死角。

   若要進入雁棲湖會議中心,所有人員、車輛都必須接受防爆檢查,“運氣好的話”也許會“遭遇”排爆機器人、炸藥探測器、大功率干擾儀等最先進的防爆設備。

   這幾天,北京市民已經開始感受濃厚的“APEC”氛圍。大多數市民對會議期間的特殊措施表示支援,對長達六天的“APEC假期”尤感欣喜。

   自兩周前公佈“APEC假期”以來,符合放假條件的市民們就開始計劃這份獨享的“小黃金周”。

   記者從各大旅行社了解到,APEC假期帶旺了各路境內外出遊産品,從北京出發的線路基本售罄。其中,北京飛濟州島機票驟漲4倍,海南、華東等國內熱門線路遊客量最高增10倍以上。

   5日至12日,燕山南麓,雁棲湖畔,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將會聚於此。這是APEC會議第二次來中國。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13年後,APEC會議再次在中國舉行,我們將利用主場之利,在民主透明、充分協商基礎上,積極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哥倫比亞駐華大使卡爾門薩哈拉米略稱讚道:“中國準備好了,這是北京給我們的感覺。中國再次成為主辦國,毫無疑問顯示了APEC各成員對中國的信任。”

   21條彩色線條,代表21個經濟體的夥伴關係,描繪出一個多彩的地球輪廓——北京2014年APEC會議到來前的夜晚,繪有APEC會標的綵燈在北京各主要路口亮起。

   這盞燈,也表達了中國大陸與APEC各經濟體緊密合作、共謀發展願景,象徵著世界的多元美好和開放包容。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