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首頁  >   每日新聞  >   時政新聞  >   正文

對於抗戰勝利的不忘,必有和平之聲的迴響

2014年09月03日 14:20:00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字號:       轉發 列印

  作者:謝偉鋒

  9月3日,是中國法定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中國人理應比其他國家更有理由來紀念這一天的到來。在西方世界主導觀念中,德國納粹對波蘭的閃擊戰是為二戰之始。然而在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的鐵蹄就已經蹂躪了中國東北的白山黑水。1945年盟軍攻克柏林之後,日本還在中國以及太平洋地區垂死掙扎,負隅頑抗,直到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中國經歷的戰爭時間最長、地域波及之深廣、軍民犧牲之慘烈,都是世所罕見。八年抗戰的血火、兩千萬同胞的亡靈,使得今天紀念抗戰勝利,更能傳遞出歷史的厚重,更能擔當起對和平的渴望。

  在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來臨之際,中國政府以及民間也都在以各種形式來傳達出對於那段歷史的緬懷和追思。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已經予以公佈;中國國家檔案館的官網上,“浴血奮戰,檔案裏的中國抗戰”的字樣尤其醒目,這裡還原了中國軍隊在各個抗日戰場上沉重打擊日軍囂張氣焰;而南京大屠殺史實也已獨立成冊,並進入南京的小學教科書上,詳實介紹了南京大屠殺的基本史實,讓小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歷史認知和對國家公祭的認識。

  從人類的感知來説,沒有人會去主動觸摸戰爭給人類歷史帶來的醜陋傷疤。而中國對於曾經的歷史罪人之寬容,又感動過整個世界。抗戰勝利之後,中國放棄對日本戰爭賠款;對日本戰犯進行教育改造,最終釋放回國;中國鄉親用以德報怨的胸懷,來撫養那些日本侵略者留下的遺孤。作為戰爭最為直接的受害者,中國依然在秉承著自己內心的道義。

  中國在和平發展的字典中,從來就沒有寫進過“戰爭”二字。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就在前幾天,日本確定了其首相安倍晉三曾向上千名日籍二戰戰犯招魂的法事活動致悼文。之前日本極端右翼抬頭之勢明顯,他們利用釣魚島來渲染中國威脅論、修改歷史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甚至是用修憲來強軍,用妄言來抹黑慰安婦,用防衛省來取代防衛廳。這一切都在告訴愛好和平的人民,軍國主義的殘火並沒有熄滅,它只是用種改頭換面的方式,意圖欺騙世間眾人。

  面對安倍晉三口出狂言“如果大家想把我叫做右翼的軍國主義者,那就請便吧”,背後的美國卻不曾為此抬下眼皮。它始終都在強調《日美安保條約》的重要性,以及在亞太地區的重大利益存在。新的綏靖主義,早已經紮根于東北亞這一世界敏感地區。

  歷史總是會朝著相似的軌跡走去。83年前,日本帝國主義在瀋陽柳條湖附近擦槍走火時,作壁上觀者、從中漁利者、假意聲討者何其多。等到最終殃及魚池時,才如夢方醒。如今,日本極端右翼又在叫囂鼓噪,卻依然鮮見仗義執言者。只不過此刻的中國,早已經不是當年積貧積弱的末流國家。此刻的中國,是世界重要的力量,更是和平的有力鼓呼者,它的強大,足以壓迫到任何國家覬覦窺視的不應有慾望。最終那些叫囂,也會淪為蚍蜉撼大樹的妄想。

  我們對和平始終唸唸不忘,只因為相信它對經濟發展和全民福祉的必有迴響。中國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地域環境和世界背景,因為這切合了中國未來之路的成長。這也是今天我們隆重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初衷。希望這並非是中國一家對於和平的自説自唱。(謝偉鋒)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