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首頁  >   每日新聞  >   兩岸要聞  >   正文

美學者:中國將設國家紀念日是對日本的強大警告

2014年02月27日 14:2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將通過立法的形式,從國家層面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並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美國知名學者熊玠認為,中國政府設立這兩個國家紀念日﹐是對日本首相與其他官員一再參拜靖國神社以及不肯面對歷史真相提出的一個強大警告,是很有建設性的舉動。

  紐約大學政治係終身教授熊玠26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政府以立法形式確立國家紀念日﹑設立公祭日有兩重意義。第一,是要緬懷中國抗日英雄(許多是將領級),以及犧牲于日本炮火下的400萬士兵與1800萬無辜的民間亡魂。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設立國家公祭日的意義,是為了遙祭1937年12月13號日本軍隊攻陷南京在兩周內濫殺了30萬,包括20萬無辜平民的冤魂。

  第二,這些措施是給日本政府的一個很有針對性的提示。即你們日本首相或政府官員可以去參拜靖國神社,不要以為中國無法還擊。中國政府領袖也可以參謁這些紀念館,比如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另外還有已經完成的安重根紀念館﹐中國還可以在北京以及其他地方,建立抗日英雄與死難同胞紀念館,以及“慰安婦紀念館”,如瀋陽可建“九一八紀念館”等。

  熊玠認為,選擇9月3日作為中國人民戰爭勝利紀念日是有道理的。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由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後﹐于9月2日在美艦“密蘇裏號”由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中國官方將9月3日訂為正式的抗日戰勝紀念日。

  對於中國政府設立這兩個國家紀念日的目的,熊玠認為,是旨在針對日本首相與其他官員一再參拜靖國神社以及不肯面對歷史真相提出的一個強大警告。去年12月26日,安倍首相罔顧中國的警告與美國的勸解,公然以隆重姿態參拜靖國神社。事後引起中國與國際社會普遍的抗議與不滿。

  熊玠此前多次公開倡議,可建立“安重根紀念館”、“慰安婦紀念館”等抗日紀念館,中國政府領導人可以參謁這些抗日紀念館的方式,警告日本政府,作為“回敬”他們參拜靖國神社的手段。

  “雖然現在以宣佈中國國家抗日紀念日的方式作為對日警告,嫌已拖延過久。但採取了這種方式,仍是難能可貴。”熊玠説,“這不是意氣用事,而是很有建設性的舉動。因為這樣可提醒世界各國認識到中國反對日本參拜靖國神社的真實道理,認識到日本侵略中國屠殺肆虐之瘋狂程度﹐與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相比,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再者,如果中國此舉能促使日本舉國上下,包括大多數日本人民,都能認識到參拜供有14名罪大惡極的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是無理取鬧甚至荒唐之舉,那麼由於日本民間如此的覺悟與反省,其能衍生對政府官員的影響,可能會導致到有克制政府官員之功效。

  熊玠表示,中國已經跟韓國合作在哈爾濱建立了安重根紀念館,以資懷念歷史上朝鮮英雄兼烈士的安重根。當年日本吞併朝鮮半島以後的總督依藤博文,于1909在中國的哈爾濱火車站,被安重根開槍刺殺身亡。安重根也立即被日軍逮捕而處以吊刑。故建立一個追思安重根的紀念館,就等於是對日本軍國主義提出警示。另外,中國與韓國還可以聯手為紀念抗日戰爭中被日軍蹂躪的東亞各國婦女設立“慰安婦紀念館”。

  除此之外,熊玠認為,中國還可以大手筆地建立抗日紀念館﹐用以緬懷中國抗日英雄以及犧牲于日本炮火下的400萬士兵與1800萬無辜的民間亡魂。在抗戰紀念館的牌位中,還不妨加入美國1945年8月6日和9日先後飛向日本廣島與長崎投擲原子彈的兩位飛行員:保羅提貝茲與查爾斯斯威尼。

  熊玠認為,只要日本政府高官參拜靖國神社,中國政府領導人也應參謁這些抗日紀念館,籍此警告日本政府,喚起一般日本老百姓的自覺,讓他們知道參拜靖國神社的禍害,停止這種不必要的作秀鬧劇。並營造國際輿論,促使日本朝野均感到要避免參拜靖國神社。

  熊玠特意補充説,中國設立“抗戰英雄官兵與死難無辜亡魂紀念館”的將軍級牌位,可考慮包括諸如張自忠﹑佟麟閣﹑趙錫章﹑郝夢齡﹑梁鑒堂等為國捐軀的將軍,再加上以“抗日泰山軍”和“太原伍佰完人”為典範的400萬英勇捐軀士兵與1800萬無辜亡魂。兩岸共同咨商,敵愾同仇,真誠攜手合作,共雪國恥。同時,中國在反應日本挑釁時,千萬注意不要讓日本人有機可趁,以“苦肉計”來贏得美國甘願為其作支援之後盾。日本歪曲事實成性,任何行動,中國都須避免不要被日人利用作“中國威脅論”之口實。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吳怡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吳怡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