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美對我出口輪胎特保措施 中國回應有理有節

時間:2009-09-16 07:56   來源:人民日報

  北京時間9月12日,美國政府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實施為期3年的懲罰性關稅。中方迅速作出反應,指出這是嚴重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隨即要求與美方就此進行WTO爭端解決項下的磋商。13日,商務部宣佈啟動對美部分汽車、肉雞産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審查程式。在輪胎特保案迅速成為國內外焦點之際,商務部15日在京召開新聞發佈會,記者就相關問題專訪了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

  特保措施加劇美貿易保護傾向——

  中方立場鮮明,堅決反對

  “中方之所以堅決反對美國採取特保措施,就是深知如果放任貿易保護主義氾濫,必將給中美經貿合作帶來更大的損害,而這恰恰是中方所不願看到的。”姚堅説。

  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貿易保護主義在美國日漸升溫。美政府在經濟刺激計劃中列入“優先購買美國貨”和“優先雇傭美國人”條款,受到國際輿論普遍批評。由於在中美貿易中擁有一定的順差,今年以來,中國更是成為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對象。

  姚堅説,就在美政府決定對輪胎採取特保措施前兩天,美商務部就對華油井管反傾銷反補貼合併調查中的反補貼作出初裁,裁定中國涉案企業存在10.9%至30.6%不等的補貼幅度,擬加徵相應的關稅。此案涉及中國出口商品金額高達32億美元。如果今後再加上反傾銷,中國油井管對美出口也將面臨極為困難的處境。不僅如此,目前美方還在對中國出口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絞線、鋼格柵板和倉儲架用金屬絲網托盤三種産品進行“雙反”調查。

  據了解,與其他貿易救濟措施相比,特殊保障措施由於程式相對簡單而更具殺傷性。布希政府任內,美國內曾6次試圖對中國産品採用此措施,但均以失敗告終,其中布希總統直接否決了4次。姚堅説,此次美國新政府為爭取勞工組織的政治支援,推動其醫改方案獲得通過,不惜首開先例使用特保措施,此舉將為美國內更多尋求貿易保護的産業打開方便之門,其可能産生的示範效應絕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堅決反對。

  按WTO 規則辦事——

  中方回應有理有據

  面對美國特保措施,中方立即提出要求與美方在WTO爭端解決機制項下進行磋商。

  姚堅説,使用特保措施的條件很明確,只有在進口産品確實擾亂了當地市場等情況下,才能使用這一救濟措施,但中國的輪胎産品顯然並沒有造成這些影響;特保措施的申訴主體必須是相關利益主體,但此次美國提出申訴的主體卻是美國鋼鐵工人協會,美國的輪胎經銷商、零售商、消費者都持反對意見;再者,在中國輸美輪胎製品中,68%是在華美資企業出口的,美資企業在中國獲得了大量的發展空間和盈利。在這種背景下,美方還繼續堅持這樣一個錯誤的決定,無疑極為不合理。因此,中方要求與美方進行WTO爭端解決項下的磋商。

  9月13日,中方還宣佈啟動對美部分汽車、肉雞産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審查程式。一些人認為這是中國在對美方實施貿易報復。對此,姚堅表示,中方的決定是按照WTO規則和中國法律進行的正常行為。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的有關業界包括行業協會和企業,就提出了對這些産品的反傾銷、反補貼的要求。商務部的公平貿易局在正式受理之後,正在做立案前的評估。我國的反傾銷、反補貼條例有完善的法律規定和要求,專業部門會按照法定程式進行評估,一旦立案後,也會依法向媒體和公眾公佈案件的具體情況。

  事件發生幾天來,國際輿論對美貿易保護主義多有批評,對中國的舉措卻罕有異議,稱這一事例展現出中國在與貿易夥伴的眾多爭端中,正採用日趨老練的法律策略。姚堅説,在世貿組織規則的框架內尋求問題的妥善解決,體現了中國尊重多邊規則,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一貫立場,也顯出中國作為世界貿易大國應有的負責任與成熟風範。

  中美經貿關係和則兩利——

  雙方應共同維護良好經貿環境

  美政府決定對中國輪胎採取特保措施之後,在美國國內也迅速引起反彈。美國佳通輪胎就此發表的聲明説,奧巴馬政府這一前所未有的行動與其不增加關稅的承諾相抵觸,只會使美國減少就業而非增加就業。美國輪胎公司聯合會及有關人士則指出決定令人失望,美政府不能為了特定利益人群而犧牲廣大消費者的利益,高成本的輪胎會使消費者延緩更換輪胎,不利駕駛安全。

  姚堅表示,中美經貿合作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任何保護主義行為都將對雙方同時造成損害。例如輪胎案中,美國在華投資的輪胎企業對美出口最多,首當其衝受到損害,因此這些企業是反對美國政府的決定的。

  中美經貿關係是中國雙邊經貿關係中最重要的關係之一,中美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在相互投資、服務貿易等領域也有廣泛合作。姚堅説,中美經貿關係的健康發展不僅符合兩國利益,對促進全球經濟穩定發展、克服當前經濟危機也有重要意義。在處理中美貿易平衡的問題上,美政府應當鼓勵本國企業擴大對華出口,而非錯誤地採取限制進口的消極措施。中方願意繼續通過雙邊的交流與合作,維護中美經貿合作的良好環境。(記者 崔鵬)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臺灣新聞 兩岸新聞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