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峰會選擇
凸顯英美主導
Q&A
廣州日報:首屆G20峰會在華盛頓召開,第二屆G20峰會在倫敦召開,第三次G20峰會又選擇在美國匹茲堡召開,如何解讀峰會的選址?
江涌:峰會地點的選擇顯示了發達國家、尤其是美英兩國,依舊主導國際金融秩序的話語權。
一方面是因為,美英因共同利益而牢牢綁在一起,另一方面則因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不願承擔相應責任。承辦峰會就意味著要承擔責任,要設定議題,展開大量的協調工作,要付出安保等成本,保證峰會的成功,為峰會的失敗承擔責任。
G20峰會再次選擇美國,也顯示了西方國家在國際金融秩序中的主動地位,表明國際金融秩序改革是一個艱巨而漫長的過程。
這也表明,一些發展中國家尚不清楚國際金融秩序如何運作,也未做好準備。未來G20峰會應該選擇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下一步就看下次G20峰會的選址了。
杜金岷:G20峰會之所以首先在美國召開,就是源於美國引爆的金融危機。當然,在美國召開,更便於結合美國結合自身情況,討論相關更針對性問題。
危機過後,G20能否繼續運轉還很難説,如果G20有繼續存在的必要性,可能會輪流做莊。
小資料
IMF投票權現狀
目前,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份額中,美國以16.77%位居第一。
根據IMF規定,所有重要提案均需85%的投票權通過,這就意味著美國在所有重要事項上都擁有否決權。
歐盟國家在IMF的投票權總額超過了30%,遠遠超過了其經濟總量在全球經濟總量中的比例,而金磚四國在IMF的投票權未能與其經濟實力相匹配。可以看出,IMF的權力分配已經過時,需要進行改革和調整。
點睛語
在未來一段時期內,IMF要想改變美國所擁有的否決權這種不合理的安排,依然不現實。——江涌
對於中國等國家來説,這種調整只是一個暫時性、過渡性目標,而不是在國際金融體系改革領域的終極目標。——杜金岷
江涌: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杜金岷: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記者 黨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