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將用四項措施實現教育財政投入佔GDP4%

時間:2010-03-01 08:25   來源:新京報

  《教育規劃綱要徵求意見稿》在經費保障內容中明確提出,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例要達到4%。據了解,我國1993年教育規劃綱要曾提出20世紀末實現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4%的目標,不過這個目標至今未能實現。

 

  教育列財政支出首位

  財政部副部長丁學東介紹,從2004年到2008年,中國公共財政教育支出從4000多億元增加到9700多億元。財政教育支出佔總支出的比重從14.9%提高到16.3%,這一比重已經高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目前,教育支出在我國財政支出當中,按比重算,它是第一大項。”

  丁學東介紹,自2004年以來,中國教育事業全面實現了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建立健全家庭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職業教育快速發展,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完成這幾件大事都是要花錢的,而且這幾年是我國教育經費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

  教育經費年均增長23.7%

  2006年,全國人大審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其中規定,“逐步使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達到4%”。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

  丁學東表示,從2004年到2008年,中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年均增長23.7%,佔GDP的比重從2.79%提高到3.48%,年平均提高0.17個百分點。但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的比重既取決於財政性教育經費佔財政支出的比重,同時也取決於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我國2009年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是20.4%,這低於世界各國平均水準10個百分點左右。

  丁學東認為衡量財政是否對教育投入重視和努力的指標,並不是佔GDP的比重,而應以佔財政支出的比重更為合理。

  對於兩年後實現的4%目標,在財政部看來,並非易事。“我們對實現4%的目標信心很大,同時感到難度不小。”丁學東表示,中國正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要求財政重點保障的不僅僅是教育,還有農業、科技、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項目,實現4%的目標還需要各級政府作出艱苦的努力。

  亮點

  1 ●逐步提高學校經費標準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比例,2012年達到4%。完善投入機制。各地根據國家辦學條件基本標準和教育教學基本需要,制定並逐步提高區域內各級學校生均經費基本標準和生均財政撥款基本標準。儘快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債務。

  【解讀】

  實現4%仍落後世界二十年

  新京報:聽説《規劃綱要》寫作過程中,2020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佔GDP的5%一度寫進了文本,但最終出來的文本卻沒有了這個目標,仍然強調的是要到2012年達到佔GDP的4%。

  張力:這種爭論仍是處於專家層面的爭論,關於文本的內容現在還在徵求意見,比如説切實打造節約型政府,各地公共財政制度安排更加剛性,就有更多財政經費用於教育,特別是如果服務型政府儘快到位的話,努一把力,財政性教育投入佔GDP比例到2020年達到5%,也不是説沒有可能,但首先要有個制度作為保證。有個預測,到2020年全球這一指標平均水準應在5%上下,4%已經是1990年前後全球平均水準,也就是説4%的目標即使今年實現了,我們比世界滯後20年。

  雖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曾經全國人大審議通過,但其中也只是強調“逐步達到”,就是説到2010年這一指標還是個指導性指標。由於涉及各方面因素很複雜,真正能在2012年實現這一目標就很不容易了。

  新京報:但這不能説民眾的期望值高吧?

  張力:社會和教育系統期望政府對教育增大投入的願望一直非常強烈,所提的4%的目標其實通過努力應該可以達到。但是大家知道,中國不可能走福利化道路,我們畢竟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非義務教育還要實行政府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成本、多渠道籌措經費的機制。在個人回報率比較高的教育領域,個人分擔比例要不要有所提高?也就涉及現有公辦學校學費水準提升問題。義務教育當然全面納入財政保障範圍,但是非義務教育,政府如果財力不足,又要對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完全買單或維持低收費水準,只能在較低水準上運作,這就需要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培養成本和群眾承受能力,調整學費標準。

  2 ●高校試行設立總會計師

  在高等學校試行設立總會計師職務,提升經費使用和資産管理專業化水準。公辦高等學校總會計師由政府委派。加強經費使用監督,強化重大建設項目和經費使用規範、安全、有效。加強學校國有資産管理,建立健全學校國有資産配置、使用、處置管理制度,防止國有資産流失,提高使用效益。

  【解讀】

  總會計師向政府負責

  新京報:在花好錢方面,《規劃綱要》有哪些新的制度設計?

  張力:強化多方面監管,確保公共經費收支狀況置於陽光下運作。《規劃綱要》對“加強經費管理”專門論述中提到了要建立科學化精細化的預算管理機制,設置高等學校撥款諮詢委員會,還要試行高校總會計師制度,公辦高等學校總會計師由政府委派,這是許多國家公辦大學的通例。

  新京報:在債務化解和防止新的債務上,《規劃綱要》著墨不多,但現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有債務問題,高校有債務問題,高中階段也有債務問題。

  張力:義務教育階段債務解決現在是最後一年,有望如期完成。公辦學校化債的前提是鎖定工作,現在有關部門對高中階段學校、高等學校化債問題很重視,需要先把基本情況摸清,然後再尋求恰當對策。

  3 ●消除對民辦學校歧視政策

  各地可從實際出發,開展公辦學校聯合辦學、委託管理等試驗,探索多種形式,提高辦學水準。大力支援民辦教育。清理並糾正對民辦學校的各類歧視政策。對具備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條件的民辦學校,按規定程式予以審批。健全公共財政對民辦教育的扶持政策。開展對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試點。

  【解讀】

  公立學校轉制需研究

  新京報:此前有媒體報道説文本要提出,公立學校可以進行混合所有制的創新,比如“國有民營”、“公辦民助”、“民辦公助”等改革。

  張力:媒體報道的那只是一些專家個人觀點。現在的文本提出的公辦學校的多種形式辦學還是公辦學校啊,這樣的提法還是不能改變公辦學校的性質。有些專家設想的轉制需要進一步研究。

  義務教育階段的體改校不符合《義務教育法》規定,因為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不允許任何形式的轉制,現在政策收回來是依法辦事。

  但是,非義務教育階段的體改校就有一個問題。以前進行的“國有民營”的試點將來怎麼做?新的口子沒有開,但原有試點是不是一下子全退夠,可能要根據各地情況來定,也要納入今後的辦學體制改革試點。

  公辦高校辦的獨立學院,有人分析説,將來面臨著兩種可能。一種可能就是變成徹底的民辦學校,有很好的聲望就自己獨立運轉起來,估計目前300多所獨立學院中至少三分之一可以做到。還有一些經營一般甚至不善的,也不能完全推給民辦合作者,可能會收歸母體學校,變成了非獨立設置下設學院,成為內設機構,當然會面臨産權明晰的問題。這都需要穩妥和長期的探索和試驗。

  財政部 四措施保4%

  ■ 舉措

  財政部副部長丁學東昨日指出,為實現2012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民生産總值的比例達到4%,財政部將採取四項措施。

  ●增強公共財政有效財力。今後幾年要加強稅收徵管,推進稅費改革,保持財政收入的穩定較快增長,為實現4%的目標打下堅實的財力基礎。

  ●進一步協調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丁學東説,在年初財政預算安排中,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教育支出增長幅度都要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的幅度。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還要根據財政超收的情況增加教育經費,要向教育等民生領域傾斜。

  ●大力籌措其他財政性教育資金。通過採取足額增收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等措施,逐步建立政府多渠道籌措財政性教育經費的長效機制。

  ●切實加強教育經費的管理,堅持開源節流並重,一手抓增加投入,一手抓資金管理,勤儉辦教育,反對鋪張浪費。要全面推進教育經費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優化教育資源配置,讓增加的投入發揮出最大效益。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