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7日電 題:在舉國同慶、萬民同樂的日子裏——全國各地人民歡度國慶中秋佳節
2009年10月1日,我們迎來新中國成立60週年的日子。2009年10月3日,我們迎來中華民族傳統的中秋佳節。
國與家,家與國,這兩個日子就這樣緊密地聯在一起。家與國,國與家,這兩個凝聚著中華兒女全部摯愛的詞語就這樣同時呈現在我們面前。
欣逢盛世,普天同慶。在舉國同慶、萬民同樂的日子裏,在闔家團聚、親情濃濃的日子裏,全國各地的人們以娛樂、以學習、以勞動,以收穫……歡度富有紀念意義的、令人難忘的節日。
追趕生活日新月異的變化
國慶長假又逢中秋佳節,有史以來最長的假日,富起來的人們更多地選擇了走出家門。在湖南,偉人故里韶山出現了一次次旅遊高潮,節日前6天就接待遊客30萬人次。
來自湘鄉市東山辦事處東山五組的馬建中的第一次旅遊就選擇來到韶山。“在農村自己承包了土地,手裏寬裕了,住上了好房子,我們農村人也來趕趕時髦旅旅遊。”60歲出頭的馬建中一臉開心地告訴記者。
得益於國慶前開通的甬臺溫、溫福鐵路,“坐火車去雁蕩山”成為不少上海市民這個黃金周旅遊消費的新時尚。
經過4年多緊張施工,甬臺溫、溫福鐵路如期建成,並在今年9月28日開通試運營,時速可達250公里。
祖籍溫州的高雲和家人成為首批“嘗鮮”遊客之一。國慶期間,他們一家人坐動車組僅用4個多小時便從上海回到溫州老家。 “以前坐火車去溫州,需要10個多小時,來回時間就花去一天一夜,現在情況可不一樣了。”高雲説。
甬臺溫、溫福鐵路動車組列車大大縮短了寧波、臺州、溫州等地區與周邊上海、杭州、福州等主要城市的旅行距離,給人們出行帶來了極大方便。甬臺溫、溫福鐵路沿線風景秀麗,旅遊資源豐富。隨著動車組呼嘯而至,臨海古長城、雁蕩山、太姥山、武夷山等浙江、福建兩省的美麗山水,在這個黃金週期間笑迎規模最大的“火車旅遊團”。
當乘坐鐵路新線火車旅遊的人們出發的時候,在外地工作的女孩婷婷回到了山西臨汾老家。“咦?這是我家嗎?我是走錯門了嗎?”站在自家門口,婷婷卻不敢進門了:精緻的鋼窗、典雅的壁紙、翠綠的盆景、47英寸的彩電……沒有一件東西是熟悉的。剛剛停放好車的父親趕上來笑著説:“快進門呀,是咱家。”
婷婷一問才得知,家人專門在節前裝潢了房屋。她們家所在的特殊教育學校家屬院的各家各戶都趕在節前將自家改頭換面,以“新”家迎國慶。鄰居王叔叔家在院子裏架起了全玻璃窗頂篷,而住在後一排的雷阿姨家還沒裝潢完,節日期間她每天忙裏忙外,不時到各家參觀研究一些裝潢效果和手法。各家都歡歡喜喜在“新”家或正在建的“新”家中過節。
“以前家裏很土氣,現在洋氣又舒服,是改革開放和祖國的繁榮與富強為我們帶來了新生活。”婷婷啃著新鮮的蘋果笑著説。
擁抱別樣的祝福和團圓
國慶期間,遠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通過相互發送藏文短信的方式表達對新中國60華誕的祝賀和感恩。
從1日起,次仁多吉兼收藏漢文短信的手機就一直響個不停, “祝我們的祖國和諧穩定,繁榮昌盛!祝人民安康吉祥,扎西德勒!”“雪山之巔,茫茫草原,我用最純凈的陽光,摘最閃亮的星辰,在江河之源為您祝福:獻給新中國六十華誕!”“就是藏曆新年也沒收到這麼多短信。”次仁多吉説。
讓次仁多吉驚訝的是遠在那曲地區索縣的牧民叔叔也給他發來了藏文祝福短信。為幫助部分只認識藏文的藏族農牧民也能享受現代化的通訊手段,西藏開始開發藏文手機,並於2005年開通藏文手機通訊系統。截至今年,已有3萬多人享受到了藏文手機帶來的便利。
“月是故鄉明”,在中國人的觀念和傳統習俗中,回家過節對每個人來説,都有著特殊的意味。今年的國慶長假更為人們提供了難得的團圓機會。而對於由於種種原因無法回家過節的人們來説,現代的過節方式,給他們帶來了團圓的另一番感受。
“本來想趁著今年這個長假回去看看家人,但是又不想錯過看當天‘十一’盛大的閱兵,再加上即將面臨畢業,我今年就不回家了,準備通過網路視頻問候一下家人。”西北大學國防生馬濤告訴記者。
馬濤祖籍山東,現在西安上學,他的父親現在河南濮陽,叔叔居住在山東濟南,姑姑在兗州,堂妹在長沙,還有一個堂哥遠在萬里之外的伊朗。於是,他們想到了通過視頻的方式,實現家庭聚會的“網路化”。
10月4日,馬濤的親人們通過他和他堂妹已經建立好的QQ家庭聊天群,實現了網路上的家庭聚會,傳達了各自的國慶、中秋祝福和問候。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網路已經進入了千家萬戶。網路聚會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通過網路進行家庭聚會,既有新意又不乏團聚的內容,相互之間又傳達了問候。”馬濤的叔叔在視頻的一方説,“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都能感受到彼此之間的關心,這就足夠了。”
而從外地來到廣東闖蕩的王譽坤,還來不及體會鄉愁,就迅速地融入到了當地的節日歡慶中。
今年7月從中南大學畢業的王譽坤在珠海市一家公司上班,這幾天趁著黃金週休息了一下。逛街、爬山、泡溫泉,玩得不亦樂乎。“中秋的時候我們是由公司組織去中山泡溫泉,一邊泡溫泉一邊賞月。老實説,因為剛來廣東,感覺很新鮮,所以也沒感覺到怎麼想家。而且同事也是年輕人,平時很合得來,和在學校裏沒什麼兩樣。”王譽坤説。
創造更新更美的生活
“十一”黃金周,山西省臨汾市賈得鄉的30多名大學生村官騎著自行車參加了一次“慶60華誕、行60裏路”的紅色之旅,莊嚴宣誓後,他們先後探訪了所服務的15個鄉村的十幾名老黨員、老幹部。
聆聽他們的教誨,了解黨的優良傳統,共同回憶他們的艱苦奮鬥的歷程,用這一特殊方式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大學生村官李艷花説,從探訪的老幹部老黨員身上,我們學到了愛國、愛黨、愛人民的那種精神,它深刻地鼓舞著我們。
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傣族婦女楊麗不久前自學學會了五筆打字。“過去家裏的經濟條件差,我只讀到初二畢業就輟學了,連中文拼音都記不全,別提學打字了。”楊麗説,現如今家裏買了電腦,女兒也鼓勵她學習五筆打字,自己就狠心自學起來。現在,有空的時候,她在家裏就可以同遠在北京唸書的女兒通過視頻聊天。
“你稍等一會兒,我先把這一車葡萄給裝完了。”在甘肅省敦煌市七里鎮秦家灣村,村葡萄協會的經紀人牛新軍一邊給村裏的農民往車上裝葡萄,一邊手持電話向記者表示歉意。
7日一大早,村裏10多戶農民拉來了9000斤葡萄,在他的負責下,一箱箱裝車。
20多分鐘後,牛新軍手中的活終於停了下來。他告訴記者,這只是今天要銷售的葡萄的一小部分,長假這幾天,村裏每天裝車的葡萄都在2.4萬斤,能賣上4萬多元。
秦家灣村位於敦煌市西15公里處,近年來,當地快速發展的葡萄産業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種一畝葡萄,多則可以賣上1萬元,少則也有5000元至6000元。“我們從8月下旬到現在,天天都在採摘和銷售葡萄,長假期間也沒有休息,全村的葡萄已經賣出了約70%,今年的收成不錯。”牛新軍説。
這個長假,很多敦煌的農民同秦家灣村的農民一樣,都在忙著採摘和銷售葡萄,他們以豐收的喜悅,歡慶新中國成立60週年。
“沒有國家的強大,沒有這麼多的惠農政策,就沒有我們農民今天的好生活。”牛新軍的肺腑之言,代表了每一個敦煌農民的心聲,在他們看來,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農民的生活好了,就是對國家生日的最好祝福。(完)(采寫記者:付航、葉鋒、南婷、謝櫻、關柱峰、劉彤、顏園園、王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