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臺灣新聞交流合作研討會” 11日在海口舉行(台灣網 李徽 攝)
台灣網8月11日海口消息 作為第二屆兩岸媒體海南行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海南 臺灣新聞交流合作研討會” 11日在海口舉行。來自臺南的17家媒體及相關記者協會的20余名嘉賓,與大陸媒體同行共聚一堂,就新形勢下兩岸新聞交流合作的趨勢以及進一步推動瓊臺新聞交流與合作及各項事業發展進行探討。
研討會上,來自兩岸的11名與會人士分別發表了《臺灣人説臺灣事——<海峽兩岸>與臺灣新聞媒體合作關係》、《兩岸媒體共同努力,推進海峽兩岸新聞交流深入發展》、《兩岸新視界——新聞交流與媒體影響力》、《努力開拓兩岸網路新聞交流新局面》、《鑄合作之基,拓發展之路》等精彩的主題演講。
兩岸新聞交流一直走在兩岸關係發展的前頭。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臺港澳辦主任李安在演講中表示:20多年來,無論兩岸政治風雲如何變化,兩岸新聞交流從未中斷。但隨著兩岸關係迎來新的局面,當前的兩岸新聞交流現狀已經跟不上兩岸關係發展的步伐。新聞媒體作為兩岸關係的先行者和兩岸民眾相互了解的管道,在兩岸增進了解、增加互信一直髮揮著重要作用。他呼籲,兩岸有識之士應發揮智慧,優先解決兩岸媒體互設新聞常設機構的問題,為兩岸記者駐點深入採訪創造條件,拓展兩岸新聞交流的發展空間,更深一層推動兩岸新聞交流正常化。
臺灣知名評論員尹乃菁通過央視節目而被大陸觀眾所熟知,對於兩岸新聞媒體互設常設機構的呼聲感同身受。她認為:解決兩岸新聞交流不對等的問題,首先要解決媒體常駐問題,唯有如此,記者才能更好地積累人脈、熟悉當地情況、深入構思選題,提高新聞品質。她還建議:在兩岸電視節目沒有在對岸全面落地前,共同合拍電視劇以及合作綜藝節目、談話性節目或可成為兩岸媒體人積極推動的方向,運用電視劇在情感影響上的優勢,明星、名嘴效應,密切兩岸民眾的了解與共鳴。
身為新聞工作者,對於如何製作出兩岸民眾喜聞樂見的新聞節目,央視國際頻道的《海峽兩岸》製片人高輝認為:在操作涉臺新聞上,堅持選題立足新聞事實、堅持臺灣人説臺灣事風格、堅持兩岸衛星連線形式的理念,或許可成為同類欄目借鑒的經驗。他認為:只有處理好硬選題與軟選題、少數名嘴與眾家之言、兩岸與一岸這三組關係,才能做出適合兩岸受眾的涉臺時事評論欄目。此外,他也指出通過聘請臺灣名嘴點評,也使大陸的涉臺時事評論欄目跨上了一個新臺階,在此過程中,兩岸媒體人結識、磨合、了解、熟悉,併為兩岸民眾的相互了解開闢了最直觀的渠道。
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南海網CEO吳清雄則認為,下一階段瓊臺網路新聞將旅遊定位為交流與合作的主載體,通過利用兩岸旅遊通道的開放,和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的戰略機遇,大力開展瓊臺兩地在旅遊、文化等領域的新聞交流合作,強化資訊、服務的功能。他還建議學習福建“海西經驗”,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無界、便捷、快速、互動等優勢,通過在海南、臺灣兩地設立常設機構和記者協會等方式建立起長期、密切的網路媒體合作機制,以此增進兩地深度了解和交流。
海南省臺辦副主任劉耿同樣認為網路較之傳統媒體更適合促進兩岸交流。他在演講中指出:海南擁有全球知名的華人社區天涯和蓬勃發展的網路産業,這為兩岸進行網路合作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基礎與條件。未來應加強兩岸網路媒體合作,通過媒體牽引促進兩岸全方位的合作與交流,網路必將成為兩岸未來合作發展的主要渠道和趨勢。
臺灣嘉南廣播電臺去年與三亞電視臺簽訂了新聞交流合作協議,董事長陳億樺認為:兩岸新聞人交流研討對於加深兩岸互信作用巨大,臺灣民眾對大陸的認知意願不斷高漲,他希望今後利用廣播在臺南的獨特優勢,將大陸的資訊源源不斷地帶給臺南民眾。
研討會後,參加活動的兩岸媒體前往海南日報和南海網進行參訪,並在海口萬綠園共同植下了一顆“重陽木”,象徵兩岸媒體人友誼長存。(記者 李徽)
臺灣知名評論員尹乃菁在研討會上進行主題演講(台灣網 李徽 攝)
海南省臺辦副主任劉耿演講介紹瓊臺新聞交流發展情況(台灣網 李徽 攝)
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海峽兩岸》節目製片人高輝(左)與臺灣中華記協理事長黃漢東
互贈禮品
兩岸媒體共植“重陽木”,象徵友誼長存(台灣網 李徽 攝)
兩岸媒體一行前往南海網參訪,圖為臺灣中華記協理事長黃漢東(左二)與南海網編輯交流(台灣網 李徽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