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7萬人騎車上班
兩年來,島內流行單車健身,家人週末同騎車,朋友假日環島行,“你騎車嗎?”成為熱門的討論話題,以至2007年特別設立全島“單車日”,5月為單車月。
島內10個縣市為單車日組織了特別活動。臺北市長郝龍斌率市政府各級官員領頭騎車,出發前高喊:“大家一起來,有騎有健康!”身後有3000多輛自行車追隨,在仁愛路上浩浩蕩蕩。這也是企業廣而告之的好機會,不同牌子各種款式的自行車都上路亮相,像一個流動的展會;生産自行車專用服裝的廠商請來美女助陣,單車上的模特驚艷全城。郝龍斌在車隊集合的時候也宣揚了臺北市的建設成績:臺北市的河濱單車道有107公里,市區也已建置111.6公里,在敦化南、北路規劃了專用單車道。臺北市騎單車上下班的人已達7萬。臺北市將繼續推動騎單車環保減碳運動。
臺中縣、市聯手舉辦“自行車大會師”活動,各地單車騎手以東海大學為目的地。此外,嘉義縣(市)、高雄市、屏東縣、南投縣、臺東縣、澎湖縣等也是車輪滾滾,炒熱了單車環保健身的概念。
單車製造業火了
受金融危機影響,臺灣經濟從去年起一路下滑,但單車製造業卻逆勢成長,去年出口産值達13.9億美元,增長超過三成。島內的單車熱帶動了單車的研發生産能力,單車製造業雄心勃勃,要讓臺灣成為全球高級自行車製造、研發及設計中心。目前,他們所生産的自行車材料從鋼管發展到鈦合金、鎂合金,甚至碳纖合金,重量大為降低。自行車産量從2006年的406萬輛發展到2008年的540萬輛。
過去臺灣的單車産業以量取勝,現在則是在設計、工藝上求精,全世界最輕的單車就産自臺灣,只有950克,許多世界冠軍和奧運金牌選手的比賽用車也産自臺灣。
騎車需要“單車文化”
喜愛單車運動的馬英九當然不會錯過單車日活動,他還把自己“二不一心”的經驗傳授給車友,“二不”就是雙手不離開車把、有人叫絕不回頭,“一心”則是專心騎車。馬英九在單車日宣佈,目前臺灣已有846公里單車道,未來4年將打造1500公里,為騎手提供安全優質的環境。
但有了專設道路不代表騎手就一路暢通,騎車安全問題一再顯現。有人已經在網路上發起“單車殺手搜索”活動,號召大家檢舉造成摔車的隱患。比如有人在單車道上轉彎撞上水泥樁,這些水泥樁原是為了阻擋汽車闖入,卻令騎手“落馬”。還有的從單車道到馬路上,結果單車道與馬路有幾釐米的落差,不小心也摔倒。還有的單車道引道是臺階,到單車道要扛車而行,老人、兒童根本無法上路。
島內媒體呼籲,雖然騎單車引發的重大事故並不多,但防患于未然,在大家對單車熱紛紛推波助瀾之際,也要冷靜考慮單車安全問題,全社會建立起“單車與行人”、“單車與摩托車”、“單車與汽車”的行為規範,建立起“單車文化”,令單車出行不只是一陣風似的淺層休閒活動。 ■ 本報特約記者 邰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