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徐 蕾
嘉 賓:梁國揚(人大代表、中華全國臺胞聯誼會會長)
吳能遠(政協委員、福建社科院臺灣問題研究所所長)
樂美真(政協委員)
兩岸攜手是大勢所趨
問:面對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臺灣經濟成長率創有史以來最大衰退,預估今年GDP為負值。島內輿論呼籲,要改善經濟狀況,就應強化兩岸經貿往來,借助大陸內需市場的力量,度過金融危機。請問兩岸攜手應對金融危機的意義在哪?
梁國揚:如今的金融危機對兩岸來説,一方面是挑戰,另一方面也是一個契機。實際上,兩岸經貿關係早已緊密聯繫在一起。比如説,很多外向型加工的臺灣企業在大陸投建加工工廠,再把産品外銷到歐美。他們在創造自身效益的同時,也為當地經濟和就業做出了貢獻。如今,受金融危機的衝擊,出口依賴型、勞動密集型特點明顯的臺資企業受到的衝擊很大,對於大陸經濟也産生一定影響。應該説,救大陸臺企既是幫助臺灣,也是幫助大陸,不能割裂看待。
胡錦濤主席多次強調説,加強兩岸經貿文化的交流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今年2月份,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也要求臺行政部門建構合理框架,簽訂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這説明兩岸攜手是大勢所趨,兩岸只有攜手才能很快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兩岸只有攜手才能走得更長遠,這是互補、雙贏的事情。
樂美真:溫家寶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推動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可以説,兩岸經濟合作是解決目前面臨困境的重要途徑,也是暫時擱置政治分歧,為兩岸人民謀幸福的最佳途徑。
儘快落實相關優惠政策
問:具體來講,面對金融危機,在兩岸攜手合作方面有何建議?
梁國揚:全國臺聯一直非常關心在大陸投資的臺資企業。他們在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遇到的主要問題集中在融資難問題上,融資難主要是因為臺資企業貸款擔保有難度。雖説從大陸的政策面講,一直都是非常支援中小企業融資的,但落實上還存在一些困難。我認為,在兩岸金融機構還沒有聯手合作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出面擔保是有可行性的;另外大陸的商業銀行可以嘗試與島內的資信較好的銀行合作,使得臺資企業在島內的資産情況、信用情況有途徑傳達給大陸銀行,使得臺資企業在臺資産可成為擔保物、抵押物,部分解決臺資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另外,臺資企業的“國民待遇”問題在具體落實上與政策還是有差距;臺資企業還急需要升級換代、自主創新,在産業政策和規劃上是否可以給予一定的優惠?以上所説的關鍵要落實,要面向中小企業,而且要快。
吳能遠:我認為兩岸應該儘快簽訂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並積極就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展開嘗試。比如構建“海峽經濟區”為試點,率先在臺灣地區和海峽西岸地區內進行兩岸政策協調、資源整合、産業對接等試驗,探索一種契合兩岸現實、符合雙方需要的經濟合作機制。我很期待兩岸今年能就簽署金融監理備忘錄、建立貨幣清算機制、達成投資保障協議、避免雙重課稅等進行商談並達成協定,這將為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奠定基礎。
樂美真:我建議兩岸應推動新一輪産業垂直分工整合,發揮各自長項來打開內部和外部市場。比如説,臺灣高端技術多、研發能力強、服務業發達,大陸則在製造業方面有優勢。兩岸在經濟上有如此多的互補性,應該充分利用。
另外,目前來看,兩岸金融界的聯繫還不是很熱。希望可以在監管允許的前提下,推動兩岸金融機構互設,完善雙方的資金清算支付體系,加強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
“4萬億”同樣惠及臺灣
問:前不久大陸方面宣佈的4萬億元人民幣經濟刺激計劃,極大增進了民眾和企業的信心。在大陸的臺企是否也能享受到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的利益?
梁國揚:4萬億的經濟刺激政策對臺企而言也是機遇。國臺辦主任王毅就明確表示過,中央鼓勵和支援臺資企業投身産業振興計劃,因此,臺資企業大可開懷分享4萬億投資大蛋糕。
吳能遠:臺企當然會獲得利益,比如説,“家電下鄉”這一舉措就給相關的臺資企業創造了新的市場。
樂美真:我相信,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臺商在大陸的投資權益。常言説,“快魚吃慢魚、群魚吃孤魚”。在這次的金融危機面前,兩岸攜手是抓住很好的時機,尤其是臺灣,密切與大陸的經貿關係才能避免經濟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