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學專家:藏族文化被“滅絕”“同化”之説站不住腳

時間:2009-03-05 08:32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西寧3月4日電(張進林、王生元)在《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書發表之際,青海省的一些藏學研究專家指出,與黑暗落後的封建農奴制時代相比,近50年來包括西藏在內的中國廣大藏族聚居區,藏族傳統文化得到了有效傳承與發揚,現代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藏獨”集團及國外反華勢力所謂藏族文化已被“滅絕”“同化”的論調根本站不住腳。

  從《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書提供的史料中可以看出,在1959年之前的西藏,佔總人口95%以上的農奴和奴隸沒有生産資料和人身自由,教育被作為一種特權由宗教寺院和貴族壟斷著,普通藏族群眾根本就沒有機會接受教育。

  長期從事藏族社會歷史、文化教育發展研究的青海民族學院院長何峰認為,從民主改革50年來西藏乃至我國整個藏民族分佈區藏族文化教育發展的實際來看,藏族文化不但沒有被“滅絕”“同化”,反而得到了很好的傳承與發展。“在今天,接受教育在藏族地區不再是特權,反而成為人人可以享受的權利。50年來的事實表明,藏族文化在繼承傳統和保持藏民族特色的基礎上得到了新的發展,不但徹底改變了由少數封建農奴主和宗教上層壟斷藏族文化的局面,而且使藏族人民成為共同繼承、發展和分享藏族文化的主體。”何峰説。

  何峰舉例説,青海是我國除西藏以外最大的藏區,為讓藏族兒童接受義務教育,青海省藏區各地都已基本普及了9年義務教育,實行了藏、漢雙語教學,所用的教材也用藏文編寫。同時,各地還把普及義務教育作為政府部門主要領導的一項“攻堅”工程來抓,足以説明國家對藏族兒童接受教育的重視。

  “在西藏,就更不用説了,所有的農牧區小學都已實行了藏漢文同步教學。不僅如此,在保障藏族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方面,國家還在高考中專門設置了藏文試卷,在錄取過程中實行對藏族學生降分錄取,牧區民族考生可享受政策性加分錄取,在大學還設立預科教育,這一降一加和預科教育讓更多的藏族學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何峰還舉例説,作為培養少數民族人才尤其是藏族人才的高校,青海民族學院1949年建校後設立的第一個本科專業就是藏語言文學專業,當時學院下設的藏文係是全國最早開展藏語言文學教育和研究的機構。多年來,學院在加快培養藏文師資隊伍的同時,還聘請活佛、高僧等宗教界人士授課。在此基礎上,在數學、物理、歷史等各專業學科中也推行漢藏族雙語教學,以適應藏族學生的需求。另外,學院還特別設立了藏語言文學、藏傳英明學(邏輯學)、宗教學(專門研究藏傳佛教經典)、歷史文獻學等高等級學科,這些專業全部使用藏語教材,實行藏語授課,研究生畢業論文也用藏文字寫作。

  “從小學、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學、研究生,國家採取的一系列傾斜政策充分保障了整個藏民族享受教育的權利,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藏族學生只要有學習的意願,從來就沒有什麼阻礙。”何峰説。

  何峰説:“從文化方面看,青海民族學院是西藏民主改革50年來國家重視藏族文化發展的見證者。”他舉例説,1989年,由十世班禪大師題寫書名的《藏族歷代文學作品選》出版,此書收集了藏族歷代優秀文學作品,並有對這些作品的考證、註釋,這也是藏族文學發展中出版的首套文學作品集。青海民族學院開設的藏族古典文學是目前全國唯一的一門用藏語言文字教學的國家級精品課程。

  “拿藏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唐卡’來説,它的繪製以前只局限于寺院和民間,而且其技法也是傳男不傳女。但是現在,這門藝術也作為一個專業課程走上了青海民族學院的講壇,而且面向全國招生,不論男女,人人都可以學習。”何峰説。

  “再比如,被稱為世界最長英雄史詩的藏族經典《格薩爾王傳》,其説唱者原來被視為街頭流浪藝人。而現在,格薩爾研究卻得到國家重點資助,青海民族學院還有專門的格薩爾研究所,目前已蒐集300余部,整理出版的藏文版、漢譯本已達80多部,並有多部被譯成英、日、法文出版。”何峰反問道:“這難道不是藏族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的最好佐證嗎?”

  何峰認為,幾十年來,我國政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等多種手段,大力發展藏族教育,保護和搶救古老的藏族傳統文化。事實説明,藏文化非但沒有消亡,至今仍然是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臺灣新聞 兩岸新聞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