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兩岸熊貓“保姆”愛心交接班

時間:2008-12-22 08:43   來源:新華網

  12月21日,臺北木柵動物園飼養員王進治在學習訓練“團團”四肢趴地,這種姿勢主要是為了方便獸醫在大熊貓生病時為它注射藥物。

  從2008年10月開始,臺北木柵動物園的3名飼養員分兩批來到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四川雅安碧峰峽基地,學習大熊貓飼養技術。目前,他們和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已經建立感情,基本掌握了大熊貓飼養技術。新華社記者陳燮攝

    12月21日,臺北木柵動物園飼養員遊雪音(右)和“團團”“圓圓”現在的飼養員瞿春茂在為“團團”“圓圓”準備食物。新華社記者陳燮攝

  新華網四川碧峰峽12月21日電(記者余曉潔 苑堅)12月21日,碧峰峽大熊貓基地2號別墅,浸潤在一片清新的空氣中。這裡是“團團”“圓圓”在四川的家。

  “團團”的圈舍前,一個穿土黃色連體工作服的小夥子斜趴在地,左手撫摸著“團團”頭部的毛,右手拿半根胡蘿蔔,輕喚著它的名字,一口口地喂它。鏡片後的雙眼裏,是男人特有的一汪溫柔。

  他叫王進治,是臺灣飼養員。“團團”“圓圓”于23日飛抵臺灣木柵動物園後,它們將由王進治、遊雪音和另一位被喚作“彪哥”的人一起飼養。這是王進治第二次來碧峰峽接受大熊貓飼養技術培訓。顯然,他已經和“團團”“圓圓”混得很熟了。

  對他用普通話下達的任何一個密碼——“團團,坐下;團團,站起來;團團乖,好好趴下”,“團團”都立即作出正確的反應。此刻的“團團”四肢貼在地上,開心地嚼著新“保姆”給它的美食,就連正在注射驅蟲針,也沒有讓它顯得痛苦。

  “他們出師了,不用我再教了。”看到短短時間裏,臺灣同行跟“團團”“圓圓”相處得這麼好,大熊貓的四川“保姆”瞿春茂放心地笑了。

  下午3點多,團團圓圓管理室。遊雪音熟練地從冰箱裏取出兩片“熊貓窩窩頭”,在天平上一稱,不多不少正好350克,這是大熊貓一餐進食窩窩頭的定量。12月12日來到碧峰峽學習飼養技術後,這個小個子姑娘特別努力。“團團”“圓圓”每天進食6次,每次竹子、窩窩頭、蘋果和胡蘿蔔的量不一樣,細心的小遊早就把這些數字謹記在心。

  “我們在這裡培訓最重要的一項就是給兩個熊貓寶寶喂食。先是觀察,看瞿小姐是怎麼做的,然後在她的指點下自己工作。現在基本上都掌握了。”小遊一邊説,一邊還低頭看隨身攜帶的“小本本”上記錄的“飼養大熊貓技術要領”。

  瞿春茂的辦公桌上,放著兩個厚厚的本子,裏面詳詳細細地記錄著“團團”“圓圓”每天的生活情況:排便多少,顏色是否正常,精神好不好,什麼時候進食,吃了什麼,什麼時候睡覺,睡了多久。從6月18日它們搬進碧峰峽到今天,從未間斷,已經記錄了400多頁。

  “他們本來就是學動物學的,都有飼養靈長類動物的經驗。又很敬業,所以學得很快。” 瞿春茂對兩位“高徒”評價頗高,“從他們的眼神裏我可以看出,他們很愛‘團團’‘圓圓’,也很有耐心。”

  “團團”“圓圓”有時候貪玩,怎麼叫都不肯回來吃飯。遊雪音就不厭其煩地輕喚它們的名字,然後到身邊一口口喂,還不停地用手愛撫。這樣,她居然讓不愛吃胡蘿蔔的“圓圓”服服帖帖地吃起了胡蘿蔔。

  別看王進治是個大小夥兒,照顧起大熊貓來可是細心極了。在每天喂食總量不變的前提下,他經常給“團團”“圓圓”來點美食“賄賂賄賂”,讓熊貓建立起對他的喜愛和信任。

  下午3點半,看見23號載“團團”“圓圓”赴臺的兩隻大鐵籠子運來了,瞿春茂眼睛紅了。過去的6個多月,她與大熊貓朝夕相處,早上拾掇20多公斤的糞便,一天喂6遍食,哄它們睡覺……離別的一刻到了,不捨是肯定的。“在它們身上花的時間比在自己孩子身上多很多。有一次做夢夢見它們跑了,嚇出一身冷汗……肯定會很想它們,但是一想到它們能給臺灣同胞帶去吉祥歡樂,還是特別高興。”

  “他們這麼用心,把‘熊貓保姆’的班交給他們,我很放心。”瞿春茂説著,目光投向正在和“團團”“圓圓”“竊竊私語”的王進治和遊雪音。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