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無疑是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一大亮點。如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就成為全社會密切關注的重要話題。
傾聽十八屆三中全會傳遞改革“好聲音”在全社會正在不斷升溫。此時走進大街小巷,議論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好聲音”的處處皆是,因為每一次改革,都使經濟社會發展向前邁出一大步,邁向一個新的高度,這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真實寫照。
早在1978年的中國,剛剛走出文革,百廢待興。經濟瀕臨崩潰,商品匱乏,百姓生活艱難,世界快速變化。面對此情此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挺身而出,站在決定命運的關鍵時刻,明確指出,“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決定,把全黨全國工作的中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改革開放的壯麗畫卷在神州大地徐徐展開,春天的故事在神州大地奏響,中國的改革開放為偉大的中華民族帶來了美好的前景,從此中國走出經濟衰退的陰影,實現了經濟發展的大跨越,昂首挺胸邁步在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的金光大道上。
中國的改革開放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生産力,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準顯著提高,將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帶入了一個新境界,今天中國基本實現了總體小康,正向著全面小康闊步邁進。35年的改革開放,35年碩果纍纍。從1978年到2012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由3645億元增長到52萬億元;187倍——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提高到38668億美元;71倍——全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343元增加到24565元;59倍——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從134元增加到7917元……今天中國經濟總量從1978年的“世界第十”,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從“瀕臨崩潰”變為“世界引擎”。此情此景每個中國人都有著深深的感懷。
我們應該看到,我國的改革是圍繞經濟發展的漸進式改革。此前的改革主要是在發展經濟的目標下,從體制外或體制薄弱的領域作為突破口,建立起新的體制或機制,然後帶動其他領域。這種改革方式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産生了一些負面作用,要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須突破那些障礙,破墻而入。與此同時,改革開放的實踐告訴我們,改革要能推得動,有成效,就要堅持以發展經濟為中心目標,堅持由易到難的漸進式改革路線,進而突破那些瓶頸,繼續大踏步的向前邁進。
中國共産黨用理論與實踐反覆昭示:中國過去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中國未來的發展,也必須靠改革開放。使命在肩,時不我待。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首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向全黨全國發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宣言書、動員令,表達了黨中央將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與信心。
今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在北京隆重舉行,本次全會是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三中全會必將傳遞改革“好聲音”, 提出綜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總體部署,繪出為中國未來發展繪就新的路線圖。全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在翹首以待,都在傾聽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的好聲音。
改革是發展中國、富裕中國、強大中國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過去35多年,靠改革,中國實現了全球最快的經濟增長,今後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依然離不開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在改革的航程中將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我們對三中全會充滿期望,三中全會一定能為建立科學完備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社會體制、文化體制和生態體制做出全面規劃和部署,一定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巨大歷史貢獻。(台灣網網友:趙虎啟)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