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登陸臺灣助推兩岸融合發展
日前,大陸“滴滴出行”叫車平臺登陸臺灣試運營,將在臺灣推出“滴滴計程車”和“滴滴順風車”兩項服務。“滴滴出行”登陸臺灣,既可以讓臺灣同胞共用大陸發展成果和商機,還將助力助推兩岸融合發展。
“滴滴出行”首先在臺北推出“弟弟計程車”服務,並以此為輻射面,從供需高密度為臺灣同胞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務開始,逐步延伸拓展到臺灣各地,根據臺灣同胞需求和市場規律,用更多的服務、更好的措施提升臺灣同胞享受“滴滴出行”便利的幸福感。
“滴滴”將讓臺灣同胞更便利更直接地享受大陸發展成果,即便在陸資入臺遭受這樣或者那樣的限制、阻擋、干擾、破壞,陸資陸企依舊克服困難,衝破險阻,為臺灣同胞提供更加優質、更加便捷、更加暖心的各種服務。同時,在兩岸融合發展的大潮流大趨勢中,共用機遇、成果、理念不僅可以讓臺灣諸多行業轉型升級,還能使臺灣縮短與世界先進差距,更精準對接世界標準。
“滴滴”可帶動臺灣服務業理念創新支付升級又增加臺灣就業崗位。臺灣作為曾經的“亞洲四小龍”,由於島內先政治後經濟的社會環境,昔日的競爭力和創造力日落江河,尤其是民進黨當局始終抱著“逢中必反”的心態,讓臺灣因兩岸和平發展的紅利和獲利遭受到衝擊,整個臺灣的投資、創業、保障不僅讓陸資陸企“止步不前”,又讓投資者看到了整個臺灣的創業打拼氛圍,觀望、擔憂、隱憂種種“內在”和“外在”因素疊加,臺灣的競爭力下滑,吸引投資的熱度也在減少。“滴滴”入臺猶如“一扇窗口”,既打開了臺灣同胞了解世界的機遇,又讓世人看清懂得臺灣的對先進服務和理念的需求。特別是對臺灣有些人唸唸不忘的“優越感”,和對待投資的心態,是驅動更是鏡子。
“滴滴”入臺,拉近臺灣與世界先進服務差距驅動産業升級改造。其實,臺灣的社會氛圍因為政治紛爭的“拼殺”已經完全變了味道,薪酬問題、創業環境、保障服務都讓人感覺到對當下無果、未來無盼,島內各行各業人才和年輕一代紛紛離島登陸,尋求更多更好的機遇和平臺。各項數據也顯示,臺灣同胞對現在和未來的悲觀的信心指數持續下降,對臺灣經濟復蘇、發展空間、薪酬保障都感到“無盼無望”。“滴滴出行”方便、快捷、時尚讓人們感受到了現代服務的優越性。
顯然,“滴滴”入臺,既可以讓臺灣同胞享受便利先進的出行體驗,還能在兩岸融合發展中,更多更好的對接大陸發展成果與機遇。而對於臺灣政客死抱“逢中必反”心態,在“被統戰”的鼓動下,臺灣同胞不會因此而受到蠱惑和欺騙,因為到底是不是便利、快捷、先進,在體會中臺灣同胞已經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當兩岸融合發展的大背景大潮流下,兄弟齊心就能其利斷金。雖然,互利互贏、齊心攜手、同舟共濟有艱險有風雨有挑戰,但兩岸融合發展都是勢不可擋,順勢而為的。
“滴滴”入臺,不僅面臨著來自臺灣“逢中必反”政客們的阻擋,還有來自外部同行競爭者的“挑撥離間”。同時,來自其他同行業的競爭,島外競爭和島內阻擋,著實讓“滴滴”能否成功入臺成為一件“難事”。但是,最終“滴滴出行”衝破阻力,成功在臺灣開花結果。除了技術上的先進,我認為更多的則是兩岸一家人、親兄弟的命運共同體的主場優勢,兩岸語言、文化、理念上的相融相通,曾經的“霧裏看花”以轉變成為“水到渠成”。
順應民心,兩岸融合發展攜手給力。“滴滴”入臺,臺灣當局以兩岸關係條例和對陸資陸企的歧視性政策為由,政治阻力、嚴厲審查、變相限制等“組合拳”著實讓“滴滴”入臺“心酸心痛”。 臺“交通部”表示,假如“滴滴”出行在臺從事計程車派遣,媒合計程車駕駛、乘客,就必須成立計程車客運服務業,申請計程車服務業營運執照,成立門坎則需500萬元資金(新台幣,下同)及150輛車;如有違反,可依“公路法”77條第三項處10萬元以上、2500萬以下罰款。
便利舉措,兩岸融合發展增牽手力。期待臺灣同胞在享受“滴滴”出行帶來的便利中,收穫更多的獲得感,提升更多的幸福感,感受更多的安全感。同時,在兩岸融合發展的潮流下,享受更多的大陸機遇,分享更多的大陸紅利,體驗更多的大陸服務。(台灣網網友:文劍)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