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謝鬱:“26條措施”是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

2019-11-09 21:4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快評第404期】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涉臺事務研究中心主任謝鬱。(台灣網 張亞靜 攝)

  台灣網11月9日北京訊(記者 張亞靜)11月9日,由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主辦的“當前臺灣政局及兩岸關係前瞻”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涉臺事務研究中心主任謝鬱在會上發言時指出,“26條措施”的發佈,表明大陸在面對內外挑戰的複雜環境中,始終堅持“以我為主”,主動出擊,引領和主導兩岸關係發展的方向,正在有序地推進“反獨促統”並舉的戰略。

  謝鬱表示,2019年兩岸關係處於一個特殊時期,影響兩岸關係的內外因素正在發生或將發生重大變化。新舊矛盾疊加,內外挑戰並存,兩岸關係呈現敏感期、調整期和風險期三期疊加的狀態。在中美博弈、臺灣選舉面臨政黨格局是否重組的關鍵期以及臺當局為了拼選舉狂打“反中牌”、炒作“芒果幹”等使得兩岸關係高度敏感的背景下,11月4日,大陸推出了“26條措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首先,“26條措施”是對習近平總書記今年1月2日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的落實,是大陸從和平統一的長遠目標和方向來著眼,從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角度來考慮推出的全面落實推進兩岸交流合作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

  第二,“26條措施”是“同等待遇體系”的又一次新落實。“26條措施”是繼“31條措施”和《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之後又一次同等待遇新舉措。同等待遇的舉措是配套的,是循序漸進和不斷推出的。在2020年臺灣選舉前推出“26條措施”,説明大陸的同等待遇政策和推動兩岸融合發展是超越島內的政黨輪替的,也超越了島內藍綠政黨板塊此消彼長的格局。這説明兩岸關係不因島內政局發展而被阻隔、被逆轉、被遲滯。無論島內政黨格局如何變化,藍、綠如何交替,大陸始終佔據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地位,特別是在兩岸融合發展、同等待遇政策落實和推進兩岸和平統一的進程方面。無論明年選舉結果如何,大陸都將繼續進行同等待遇政策後續的推出和融合發展的深化,這就是夯實和平統一的基礎工作。無論統一前,還是統一後,兩岸社會的一體化是必須的。

  第三,“26條措施”是對今年以來民進黨當局“國安五法”“代理人法”等逆向“修法”、惡意阻斷兩岸交流、破壞兩岸民眾關係、惡意損毀兩岸紅利的一系列反向舉措的有力反制。在“26條措施”中,鼓勵和優惠臺企參與大陸新經濟、新能源、5G以及文化創意産業等給予的優惠措施,對臺胞在大陸居住提供了如購房、教育、文化以及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便捷。這些惠及臺企和臺胞的政策,與蔡當局一系列惡意的“修法”相比,就能知道誰真正照顧兩岸同胞的福祉,誰真正著眼于兩岸交流紅利的普惠,誰在著眼于推動兩岸和平的發展,也反襯出2016年蔡英文上臺以來提振經濟無方、穩定兩岸無力、照顧民眾無心。臺當局的一系列“修法”,從短期來説是為了拼選舉,獲得選舉利益,從長期來説,是為了“法理臺獨”。

  第四,大陸一系列政策的推出順應了兩岸關係發展的大勢,照顧了臺灣同胞的利益,保證了兩岸民眾對正常交流的需求,照顧了臺胞臺企的切身利益,促進了兩岸經濟和社會一體化的進程,在現實中也能不斷培育和催生新的推進兩岸和平發展的動能。回顧三十多年的歷史,我們可以知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規律就是,兩岸交流不可阻,兩岸民眾的福利不可損,和平統一的進程不可逆。(完)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