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英:2018年臺灣地區經濟形勢回顧與展望(下)
【編者按】本文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柳英撰寫,昨日發表內容為全文上半部分(http://www.taiwan.cn/plzhx/zhjzhl/zhjlw/201901/t20190129_12136280.htm),詳細回顧了2018年臺灣地區整體經濟形勢。今日發表內容為展望2019年臺灣經濟五個風險點。
乏力增長與壓力重重
——2018年臺灣地區經濟形勢回顧與展望(下)
二、2019年臺灣經濟主要風險點
2019年全球主要經濟體已難以維繫近兩年來的經濟復蘇榮景,面臨嚴峻經濟下行風險。在大環境影響下,臺灣地區經濟發展也面臨諸多壓力,危機重重。
風險點一:全球經濟復蘇觸頂
臺灣經濟是典型的淺碟型、外向經濟體,全球經濟走勢變動對其影響較大。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世界經濟增長大幅下滑,臺灣經濟也遭受重創。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出現了自金融危機後的首次同步溫和擴張,經濟朝上行週期邁進。但2018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復蘇態勢被中美貿易摩擦打斷,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預測機構均對2019年經濟前景不看好。IMF將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由3.9%下調至3.7%,並稱“全球經濟增長似乎已經到達平頂期”。世界銀行更是以“前景趨暗(Darkening Skies)”為題發佈今年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放慢至2.9%。尤其是大陸和美國作為臺灣地區重要的出口市場,美國GDP增速由2018年2.9%下降至2.5%,長達9年的經濟擴張或已見頂;大陸增速則由6.7%下降至6.2%,“發展環境更為複雜,挑戰與困難增多”,進入中速增長平臺。歐元區、日本經濟表現也不如人意,分別由2018年的2.0%、1.1%下滑至1.9%、0.9%,都將對臺經濟增長産生衝擊。
在此輪全球經濟上行短週期中,臺經濟也出現復蘇跡象,GDP增長率從2016年第一季度的-0.14%逐漸攀升,2017年第4季度達到本輪復蘇的高點3.48%。但總體看,臺經濟增長速度明顯低於全球經濟增長平均值以及亞洲經濟平均水準,呈現“平庸復蘇”態勢。2019年全球經濟下行將給臺灣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2018年第四季度起,臺灣一些經濟指標已經掉頭向下,顯出頹勢。從臺當局公佈的景氣對策信號值看,2018年12月份生産、貿易、消費指標均轉差,景氣對策信號值為16分,顯示代表經濟衰退的“藍燈”,是33個月來的新低,表明自2016年中以來的景氣復蘇趨勢可能已經逆轉。
風險點二:中美貿易摩擦陰影未散
特朗普上臺後,推行單邊主義與貿易保護主義,單方面對大陸發動“301”調查,促使中美經貿摩擦不斷升級;同時,謀求建立以美國為中心的雙邊貿易體系,對現有的WTO框架下多邊貿易體系進行制約,使得全球自由貿易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主要國際機構均對今年全球貿易形勢表示悲觀:HIS Markit認為,受中美貿易摩擦風險的影響,2019年全球商品出口將由9.5%縮減至3.1%,降低6.4個百分點;世界銀行將全球貿易量增幅由2018年的3.8%調整為3.6%,遠不及2017年的5.4%;OECD將全球貿易增長率由4.5%下調至3.7%。雖然當前中美正在就經貿問題進行密集磋商,有望達成和解,但因中美貿易結構性問題難解,且特朗普政府反覆無常,年內中美貿易摩擦升級風險仍然存在。
臺灣內需市場狹小,經濟主要依靠外需拉動,全球貿易自由化是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在全球化的基礎上,兩岸以“臺灣接單—大陸生産—出口歐美”的三角貿易模式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大陸對美出口受阻將嚴重影響臺灣經濟。2017年臺灣外銷訂單中,“電子産品”與“資訊與通信産品”外銷訂單合計2745.31億美元,美國訂單高達911.31億美元,佔比33.12%;而大陸又是臺灣ICT産業向美國出口的重要生産基地,2016年我對美出口百強企業中36%為臺商,絕大多數集中于ICT産業。目前美方對中國大陸輸美産品加稅清單中包含6842項産品,其中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佔比最高,達到22.1%,電子零組件業佔比為9.1%,雖然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等臺商主力代工産品被排除在外,但導航設備、交換器、路由器、寬頻數據機等産品已包含在清單中。未來若美方進一步擴大徵稅範圍,手機、平板電腦等産品必然包括在內,將給出口美國的臺資代工廠帶來嚴重打擊。另外,交換器、寬頻設備等産品臺企也面臨跨國公司在全球調配産能的壓力,跨國公司加大在印度、東南亞、歐洲等地生産佈局,恐進一步擠壓臺企生存空間。據中華經濟研究院估計,臺灣地區2019年GDP增長恐因貿易摩擦減少0.5個百分點。年底本應為傳統出口旺季,但2018年12月臺灣地區外銷訂單大幅衰退10.5%,創下近32個月來新低。就目前看,2019年上半年臺灣地區對外出口難有起色。
風險點三:中美科技博弈愈演愈烈
中美博弈有多層次,貿易層面的分歧、摩擦只是其中一環,更核心在於對高新技術戰略制高點的爭奪。2018年,美國採取多種手段在通信和半導體領域對大陸施壓,擾亂我經濟轉型關鍵時期的發展節奏。一是4月宣佈對中興進行制裁,並限制美國企業與之合作;二是8月在兩黨廣泛支援下通過《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Foreign Investment Risk Review Modernisation Act),該法案大幅增大了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對陸資交易的審查,大陸企業通過投資獲取技術的難度進一步增大;三是11月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發表特定新興科技出口管制審查報告,計劃對包括生物科技、人工智慧等14項新興科技産業實施出口管制;四是11月將福建晉華列入出口管制名單,並控告晉華及臺灣聯華電子竊取美國美光公司技術;五是指控我華為公司違反對伊朗的制裁措施,加拿大應美方要求,無理拘押我華為公司席財務官孟晚舟女士。
2019年美對大陸高科技産業進行圍堵、遏制的動作可能進一步加強,加之蔡當局對美的緊密配合,成為未來臺經濟增長的重要風險點。其一,島內關聯企業直接受損。早在2010年,華為對臺年採購額就達到995億元新台幣,至2018年10月累積採購已達上百億美元。不久前華為公佈的92家核心供應商名單中,臺企佔10家。據臺媒統計,華為旗下的海思晶片佔臺積電年營業額的7.6%,大立光營業收入的10%來自於華為。孟晚舟被捕隔日,臺積電、大立光及聯發科等華為供應鏈臺企股價分別下挫2.65%、9.94%、6.13%。其二,兩岸高科技産業合作之路被切斷。大陸市場是臺高科技産業發展的重要機遇,通過技術合作與大陸企業結合是臺企打入大陸市場的重要通道,也是臺半導體等相關産業延續産業競爭力的最佳方式。福建晉華案後,聯電失去拓展大陸DRAM市場的重要機遇,導致投資人紛紛拋售聯電股票。
風險點四:“蘋果經濟”帶動力下降
臺灣地區産業高度依賴蘋果公司,其上市櫃公司中“蘋果概念”股市值佔比高達25%,據高盛推估,來自於蘋果公司的營業收入在鴻海(45.2%)、廣達(62.0%)、和碩(61.4%)、臺積電(17.2%)、仁寶(18.8%)等臺企中佔據重要份量。2018年7月蘋果發佈的200家供應商名單中,臺企佔51家,名列第一。當前臺灣與蘋果公司相互關聯的主要有三類企業:一是大型代工廠商。如鴻海、緯創、和碩號稱蘋果“代工三雄”,主要以大陸為主要生産基地,為蘋果手機、IPAD等産品代工。二是關鍵零組件供給廠商。如大光立、可成、鴻準、臺郡、業成等為蘋果手機提供攝像頭、機殼、PCB、觸控系統等關鍵零組件,此類零組件在臺灣對大陸出口中佔比也較高。三是半導體供應鏈。包括臺積電、日月光等企業,為蘋果提供晶片代工、封測等。2018年下半年起,隨著全球智慧手機市場飽和,蘋果出貨量普遍下降,再加上我華為等品牌快速崛起,擠壓了蘋果市場空間。近日,蘋果公司再度下調三款新手機的産量,預計2019年第一季度的産量將比計劃減少約10%,是過去兩個月來第二次要求供應商縮減産量。蘋果銷量下滑及對供應鏈廠商訂單縮水給臺灣相關企業帶來極大壓力:鴻海、和碩均表示2019年上半年經營壓力增大;機殼大廠可成去年12月份的營業收入大幅下滑30%,且今年第一季跌幅仍在擴大;臺積電預計今年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比2018年第四季度下滑22%。
風險點五:兩岸冷對抗加劇
隨著選舉年臨近,民進黨當局再次將意識形態置於首位,元旦伊始蔡英文便不斷拉高與大陸的對抗基調,意圖通過反對大陸、貼靠美國重新凝聚選民基礎。兩岸關係衝突不斷上升,將對企業貿易、投資産生重要影響。蔡當局一直將中美貿易摩擦、科技博弈視為貼靠美國的絕好機遇,對美積極配合。一是在中興事件中,配合美對中興的制裁,將其納入“戰略性高科技出口管制對象”;二是福建晉華案中,臺當局要求聯電配合美國商務部的要求,迫使臺灣聯電公司做出暫停協助福建晉華開發DRAM製程的決定,造成雙方企業的巨大損失。同時在該案的審理過程中,臺中地檢署與美方合作密切,為美光在美國對福建晉華與聯電發起的訴訟提供了重要證據;三是臺當局配合美國對中國大陸的技術封鎖,推動《敏感科技保護法案》,為高科技産業向大陸投資轉移設置更高門檻,阻斷兩岸技術合作之路;四是限制我華為等産品。臺當局稱正在擬定“大陸科技公司詳細黑名單”,華為、中興、海康威視、聯想等産品以及微信、微博等APP都包括在內,進一步加大對大陸産品限制力度。
年內,特朗普政府“打臺灣”的力度不會減小,隨著“大選”臨近,蔡對美配合更為積極,成為阻礙臺經濟發展的隱憂。另外,“九合一”選後,民眾要求“拼經濟”的意願高漲,藍營執政縣市首長意圖推動兩岸城市交流,為基層經濟注入活水,也成為今年臺經濟增長的可能亮點。但民進黨對兩岸交流、交往的掣肘不見停止,陸資入島、兩岸港口、城市群合作恐仍面臨較大障礙。
在諸多風險壓力下,臺經濟將繼續維持低速增長態勢。據臺灣地區“主計總處”預測,2019年經濟增長率為2.41%。島內主要經濟研究機構的預測也都較為悲觀,臺灣經濟研究院預估值為2.2%,甚至認為若上半年表現不佳,2019年有可能陷入“保2”之戰。國際經濟機構對2019年臺灣地區經濟預測在2%-2.5%之間,IMF預估為2.4%、EIU預估2.1%、HIS Markit估計2.2%,臺灣地區經濟增長在四小龍中均排倒數第一或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