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攜手共謀民族復興是兩岸同胞的神聖使命

2019-01-09 10:5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大陸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新的歷史方位,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五項重大政策主張,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在民族復興征程中如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時代命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徐曉全9日在中國社會科學網發表文章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並指出“歷史不能選擇,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號召兩岸同胞和衷共濟、共同奮鬥,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好未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新時代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綱領性文件,同根同源、血脈相連、骨肉相親的兩岸同胞,有責任把攜手共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無上光榮的神聖使命。

  一、“歷史不能選擇”,兩岸同胞有責任攜手撫平民族弱亂創傷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岸攜手推動民族復興,實現和平統一目標”的主張,並指出“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産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這深刻揭示了臺灣問題的歷史由來以及給中華民族造成的創傷。

  1895年,日本帝國主義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佔臺灣島及澎湖列島,臺灣從此進入長達50年之久的日殖時代。日本帝國主義對臺灣同胞的殘暴統治,不僅給臺灣同胞帶來永久的傷痛,更給整個中華民族造成難以彌補的傷痛,並且為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人民所深惡痛絕。臺灣人民的這一慘痛經歷,無時不刻刺痛著中國人的心靈,並將“落後就要挨打”的恥辱深深烙進每個中國人心中。在那個中華民族陷入內憂外患、面臨亡國滅種危險的時代,因民族弱亂而遭受創傷的豈止是臺灣,東北淪陷、華北淪陷、南京淪陷等等,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不僅踐踏了中國的國土,更是糟蹋了中國人的尊嚴。

  1945年,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後,臺灣重回祖國懷抱。但不久便因國共內戰再次被迫與祖國大陸分隔。隨後,剛剛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統治,實現民族獨立的新中國,解放臺灣、統一祖國的任務又遭受了美帝國主義的橫加干涉。美國粗暴干涉中國內政、阻撓兩岸統一大業,再次向中國人敲響了“落後就要挨打”的警鐘,也給中華民族留下了深刻教訓:僅僅依靠民族獨立還不足以在國際社會上挺起腰桿,徹底擺脫民族弱亂、任人宰割的命運,唯有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兩岸中國人應該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撫平歷史創傷”。雖然兩岸分隔已經70年,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從未分割。即使在1949年至1979年兩岸緊張對峙時期,兩岸也在民族大義問題上同仇敵愾、共同粉碎了美國“劃峽而治”及製造“臺灣地位未定論”等陰謀,堅決捍衛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歷史和法理事實。臺灣被迫與祖國分隔的慘痛歷史無時不刻啟示我們:祖國一日不統一,中華民族因積貧積弱、四分五裂而遭受的創傷就一日無法撫平。海峽兩岸中國人有責任攜手奮進,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好明天,共同撫平民族弱亂創傷。

  二、“現在可以把握”,兩岸同胞有責任攜手推進民族復興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探索‘兩制’臺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和平統一前景”的主張,指出“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臺灣任何政黨、團體同我們的交往都不存在障礙”,並向兩岸同胞鄭重倡議:“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這明確指明瞭臺灣問題的未來出路及中華兒女應有的歷史擔當。

  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開啟了以“和平統一”方針解決臺灣問題的歷史進程。40年來,儘管兩岸關係跌宕起伏,但大陸始終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以最大的誠意和善意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1992年,大陸授權的海協會以求同存異精神,與臺灣當局授權的海基會達成了“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並以此為政治基礎拉開了兩岸制度化協商的序幕,推動兩岸關係走向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2008年至2016年,海峽兩岸在“九二共識”這一共同基礎上,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推動兩岸關係邁向大和平大發展大繁榮。

  2016年5月20日,民進黨再次執政以來,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造成兩岸制度化協商中斷,兩岸交流諸多成果毀於一旦,不僅給兩岸同胞感情造成極大創傷,更重要的是損害了臺灣同胞的福祉。然而,大陸依然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推動民間交流穩步發展。如今,在大陸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和主動權的新的歷史方位下,大陸仍然充分考慮到兩岸制度差異和生活習慣的差異,充分照顧到臺灣同胞利益和感情,倡導兩岸共同探索“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並倡議以民主協商的形式充分商討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以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以最大誠意和善意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兩岸的事是兩岸同胞的家裏事,當然也應該由家裏人商量著辦”。兩岸從打破隔絕走向和平發展的歷史啟示我們:兩岸同胞血脈相連、骨肉天親,彼此沒有解不開的心結。70年的分隔已給兩岸造成了新創傷,也深深羈絆了民族偉大復興的步伐。只要兩岸同胞深明民族大義,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針對兩岸政治分歧這一影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展開政治談判,在和平統一的正確道路上攜手同行,必將不斷推動民族復興進程穩步推進。

  三、“未來可以開創”,兩岸同胞有責任攜手實現民族復興偉業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的主張,並呼喚臺灣同胞“像珍視自己的眼睛一樣珍視和平,像追求人生的幸福一樣追求統一,積極參與到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正義事業中來”。這生動指明瞭臺灣問題的光明前景及兩岸同胞的努力方向。

  70年以來,兩岸沿著各自的制度路徑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改革開放以來,大陸加速了騰飛的步伐。經過40年的快速發展,大陸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大陸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並且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在這一進程中,雖然兩岸尚未統一,但兩岸交流日益廣泛,相互往來日益密切,許多深明民族大義的臺灣同胞,展現中華兒女應有的責任擔當,為大陸改革開放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並在此過程中率先分享了大陸發展機遇。70年來的發展證明,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時代潮流,以及國家強大、民族復興、兩岸統一的歷史趨勢,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

  新時代大陸繼續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並已經走上推進兩岸融合和發展並最終實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快車道。過去一年,中央出臺“惠臺31條”措施,各省市陸續結合本地實際出臺配套措施,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創業、就業、學習、生活提供同等待遇。特別是臺胞居住證的推出,直接將在大陸發展的臺灣同胞對接到大陸整體的社會治理體制和公共服務體系,率先實現了兩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大大解決了臺灣同胞在大陸工作、學習和生活的不便和困難,有利於臺灣同胞充分融入大陸、充分享受大陸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機遇與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是中華民族大發展大作為的時代,也是兩岸同胞大發展大作為的時代”。兩岸持續深化的融合發展啟示我們:只要兩岸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彼此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兩岸同胞只要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及不斷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只要積極構建國家治理體系,共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只要積極交流互鑒、對話包容,加深相互理解及增進互相認同,只要共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及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只要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維護亞太地區和平穩定和世界繁榮發展,兩岸必將攜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併為人類文明做出更大貢獻。

  小 結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心願,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和平統一之後,臺灣將永保太平,民眾將安居樂業。有強大祖國做依靠,臺灣同胞的民生福祉會更好,發展空間會更大,在國際上腰桿會更硬、底氣會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嚴。” 只要兩岸同胞攜手把促進祖國完全統一、共謀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無上光榮的神聖使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中華民族完全有智慧依靠自身力量最終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實現,將徹底撫平中華兒女“落後就要挨打”的創傷,並讓兩岸同胞共用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榮耀。(作者:徐曉全,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