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英津:融合發展——習近平推進和平統一的新思路

2017-10-25 10:1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資料圖: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教授。(台灣網 張潔 攝)

  在如何由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的問題上,大陸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日臻成熟的認識過程。兩岸融合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出的推進兩岸和平統一進程的新思路。該思路標誌著大陸對臺政策的新轉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通過融合發展推進和平統一的緣由和意義

  第一,是在反思過去大陸對臺工作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所作的調整。2008年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新階段以來,隨著兩岸交流的擴大和深化,一個中國在島內的市場不僅沒有擴大,反而越來越小。這一矛盾現象深深困擾著大陸官方和學界。仔細研究後發現,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元而複雜的,但其中關鍵的一點是:交流互動雖然可以增進兩岸的利益連結,促進兩岸關係向前發展,但交流只能增進兩岸各自的利益,呈現出“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的割裂局面,而沒有形成雙方的共同利益,這便是交流的局限性所在。事實表明,只有在兩岸交流的基礎上不斷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形成共同利益連結,才能更穩固地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併為和平統一奠定基礎和創造條件。

  第二,是習近平對臺思想達到一個新高度的重要標誌。習近平自2012年擔任總書記以來,先後提出過多個論述,譬如,“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兩岸心靈契合”和“兩岸融合發展”等等,在這些論述中,真正標誌著習近平對臺思想達到一個新高度的就是“兩岸融合發展”。這一政策理念與習近平先前的三大相關論述是一脈相承的,是將上述三大論述落到實處的重要途徑。只有通過兩岸融合發展,讓臺灣同胞優先享受到中國大陸的發展機遇,優先享受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帶來的福利,才能逐漸形成命運相連的兩岸共同體。沒有融合發展,兩岸就無法形成共同利益,也就無法做到心靈契合。

  第三,是對從和平發展邁向和平統一道路的再探索。2008年馬英九上臺後,兩岸關係進入了和平發展時期,一般認為,和平發展是邁向和平統一的過渡階段,但事實表明,情況並不是這麼簡單。臺灣方面主張交流互動是為了從中獲得更大的利益,而不是為了與大陸統一;交流可以擴大彼此利益,但不能形成共同利益,故出現了兩岸越交流,一個中國原則越不被臺灣民眾所認同的奇怪現象。對於遏制“臺獨”而言,兩岸交流的確有效,但其對於促進統一的功效並不顯著,所以大陸急需一個彌補兩岸交流短板的新方法、新手段。為此,習近平在總結過去對臺工作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先後在不同場合逐漸提出了兩岸融合發展的新思路。

  第四,是爭取臺灣民心工作平臺的新拓展。過去,大陸開展爭取臺灣民心工作的主要方式是“入島”,但這種方式的局限性很大,很容易被島內民眾污名化,被視為統戰、收買和拉攏,因而他們本能地加以抵制。而且,從這些年惠臺讓利的情況來看,受惠者多是中上層資産階級,中下層草根階層沒有獲得多少好處,利益分配嚴重不均,導致了大多數普通民眾對大陸惠臺讓利的“無感”。這種狀況使大陸在臺灣開展的爭取民心工作事倍功半。鋻於此,大陸開始調整工作思路,實現從“走出去”到“請進來”的轉變,將爭取臺灣民心工作的場域從臺灣拓展到大陸,讓臺灣同胞到大陸來就業,參與大陸的經濟社會建設,並直接獲利受益,如此就可以避免因轉机環節太多而攤薄甚至截留惠利的問題。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