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潤梅:兩岸“南南合作”有難度但意義重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曾潤梅日前在一次研討會上指出,兩岸“南南合作”(指兩岸南部區域之間的合作)的政治基礎相對薄弱,目前面臨一定阻力與難度,但卻具有重大意義與緊迫性。
兩岸“南南合作”的基礎薄弱及原因
曾潤梅指出,從地理上看,臺灣中南部主要包括臺中市、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高雄市、臺南市、嘉義縣市、屏東縣、澎湖縣等10個縣市,大陸方面幅員較廣,從狹義來講,主要包括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因臺灣中南部絕大部分由民進黨執政,且基層鄉鎮村裏也多由民進黨掌握,加上中南部民眾在政治認同上“傾綠拒統”,“臺灣主體意識”濃厚,因此兩岸“南南合作”的政治基礎相對薄弱。
曾潤梅分析,歷史上國民黨“重北輕南”,導致臺灣中南部經濟社會發展較北部落後,以農漁業、污染較重的重工業為主,中南部民眾大都為勞工及農漁民。絕大多數是本省籍閩南人,本土意識濃厚,較易親近民進黨、反對國民黨。在民進黨多年的深耕經營以及“臺獨”灌輸下,中南部民眾多認同民進黨,在統“獨”立場上傾向現狀,拒絕統一,並逐漸成為民進黨的大本營與票倉。
馬英九當政時期,大陸深入臺南推廣農漁産品的契約合作,為該地帶來可觀的經濟利益。雖有助增強民眾對大陸了解與正面觀感,但卻無法改變他們的政黨認同及政治認同,另外,隨著臺灣經濟持續低迷,中南部農漁民、勞工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使他們對政治認同與經濟利益進行一些理性思考。
曾潤梅指出,中南部民眾是推進兩岸民間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心靈契合工作的薄弱環節,也是難度最大的地方,卻是最為緊迫的地方。只有深入臺灣中南部,逐步導正中南部民眾的國家民族認同、大陸觀與兩岸觀,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兩岸和平發展大局。
兩岸“南南合作”面臨一定阻力與難度
曾潤梅指出,臺灣中南部10縣市基本被民進黨掌控,藍綠實力對比懸殊。在民進黨、蔡英文當局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的前提下,大陸南部省市與臺灣中南部縣市對口交流非常困難,只能採取其他更為靈活的形式推進。
臺灣中南部民眾缺乏兩岸交流的資源與平臺,到過大陸的人較少。他們對大陸的看法以及兩岸觀不是自身獲取的,都是由民進黨宣傳以及綠營媒體刻意塑造出來的,他們深受《自由時報》及地下電臺等輿論導向影響,在民進黨及綠營媒體長年的負面灌輸與洗腦下,對大陸持有一種非理性的敵意與負面看法。因而,多數中南部民眾對於推動兩岸經貿、文化、民間交流並不熱衷。
特別是,臺灣中南部民眾對於大陸發展,綜合國力與國際地位的提高,沒有與有榮焉的心理感受,反而對兩岸實力對比差距擴大,充滿恐懼與焦慮感。擔心兩岸經濟合作密切,臺灣對大陸經濟依賴加深,會損害臺灣的“主體性”。擔心兩岸經濟一體化會導致陸資、陸客、陸生入臺,搶走他們的工作與飯碗。他們也把臺灣貧富差距擴大歸咎於兩岸經貿合作,認為兩岸和平紅利“圖利大財團與特定階層”,中南部基層民眾不僅沒有獲得紅利,反而成為受害方。這使得推進兩岸“南南合作”面臨一定阻力與難度。
兩岸“南南合作”可以潛移默化影響民眾
曾潤梅分析,因臺灣經濟持續低迷,中南部的經濟發展狀況不佳,中南部農漁民及勞工收入大幅縮水。在現實生活的逼迫下,臺灣中南部民眾的想法也開始趨向實際,關注當下自身生活而非意識形態的人開始增多,對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改善自身生活狀況不排斥的人也有所增加,這為推動“南南合作”提供了一定空間。
曾潤梅還指出,雖然要想通過“南南合作”來改變臺灣中南部民眾根深蒂固的政治立場與身份認同非常困難,但是只要加強與他們的接觸溝通,將會對他們由綠營塑造、先為入主的大陸觀、兩岸觀産生一定影響。加上,中南部民眾大多比較純樸,除了一些極端分子,多數人還是可以經由兩岸實際接觸與交流,逐步改變對大陸的觀感與看法,甚至對臺灣前途的看法,當然這需要較長的時間,也需要長期的接觸交流。一次性的淺層交流與合作,難以産生任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