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蔡英文執政後“日臺關係”的發展趨勢

2017-01-17 17:5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三、安倍政權與蔡英文當局互動效果的閾值

  首先,安倍企圖把蔡英文主政的臺灣地區拉入其積極打造的“價值聯盟”,並借此加重抹黑中國大陸的政治體制。實際上,安倍懷抱的這種刻意以意識形態為國際政治利器的冷戰思維,早已不合時代潮流。其祭出這一大旗已有數年,雖極力推動,但其實收效甚微,甚至連美國也未對此真正予以重視。

  同時,在國際道德道義層面,安倍被普遍認為是一名“歷史修正主義者”,即否認和粉飾日本的侵略歷史,是一個在歷史面前不誠實的人。這樣一名政客,有何資格奢談國際價值理念,更遑論領袖群倫,成為“價值聯盟”的盟主。與安倍如出一轍,圖謀分裂祖國,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的人,有何資格奢談“民意”和“民主”。

  罔顧歷史真實,不以歷史為現實的基礎和出發點,就從根本上失卻了立言踐行的資格,也就歷史性地決定了邁不出腳步或其行不遠。

  另外,誠然産業結構、經濟模式處在不斷變化之中,經濟合作互動的形式也需要經常調整,但這絕不是罔顧兩岸人民福祉,刻意從“臺獨”所需在經濟進而在精神上與大陸切割的理由。過多地塞進政治蘊含的安倍政權與蔡英文當局的所謂經濟互動,從根本上與日益深化的東亞地域經濟合作的大方向是背道而馳的,也不符合經濟自身的發展規律。只有與作為地區經濟發展最大牽引力的中國大陸合作,才是走向“共贏”的唯一正確選擇。(原文刊于《臺海研究》2016年第四期,作者:胡令遠,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兩岸和平發展研究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王夢雪,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博士後。)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