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蔡英文執政後“日臺關係”的發展趨勢

2017-01-17 17:5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蔡英文表示:“過去有一段時間,臺灣對於中國大陸有很多的投資跟貿易,以致于我們覺得有一些過度依賴中國大陸經濟的情況。不過近來我們越來越覺得雙方之間的經濟關係,不是像以前那樣是一種在結構上互補的關係;現在的關係,在結構上越來越是一個競爭性的關係。所以,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我們必須要去尋找我們新的成長動能,有幾個面向在下一個階段的經濟發展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我們要去尋找在經濟結構上,跟我們在這個階段互補性比較強的國家,來強化跟他們的關係。一方面,我們的新南向政策裏面代表的就是説,我們發現現在的東南亞跟南亞很多國家,他們經濟上在這個階段跟臺灣的經濟互補性是比較強的。另外就是日本或者歐美的國家,在研究發展上,科技及品牌的發展方面,對於我們來講,是有互補作用的這些國家,我們也要去強化跟他們的關係。”

  在這裡,她明確表示與大陸的經濟已從互補走向競爭,所以今後要從兩個方向來尋找互補性強的合作夥伴。具體而言就是與東南亞以及南亞國家有互補關係,再就是像日本、歐洲這些具有高級技術,因而也與臺灣形成“互補”關係的國家。今後主要與這兩類國家進行經濟合作。雖然她也表示“我們持續經營在中國大陸的這一些經濟關係,讓臺灣整體來講,在經濟發展上,維持一個平穩的基礎。”並且貌似無辜地指出:“這是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我們整體的經濟戰略佈局,外界很多人想用政治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我覺得倒也不需要過度的做政治解讀。”顯然是欲蓋彌彰,其弱化臺灣與大陸經濟聯繫紐帶關係的真實意圖,昭然若揭。

  日臺間經濟互動的領域,與“安倍經濟學”的走勢密切相關。前已述及,安倍在2016年7月參議院選舉後第一時間表示,將繼續加大推行“安倍經濟學”的力度。作為具體政策而言,即仰賴所謂“四根柱子”。包括:1、“一億總活躍社會”關聯設施,如保育、介護設施的擴充,無年金者的對策;2、21世紀型的基礎設施整備,即所謂“面向未來的投資”,包括大型遊船港口建設、農産品出口關聯設施的擴建、磁懸浮中央新幹線計劃的提前進行等;3、對中小企業以及在海外展開業務的企業給予投融資方面的支援;4、熊本、東日本大震災的復興等。就日本自身而言,安倍不斷祭出各種“箭”或“柱”,在“動感”中顯示將有所作為,但無奈財源匱乏,增長乏力。如前所述,對日本經濟的重大結構性矛盾包括通縮問題,其實“安倍經濟學”迄今並未能予以解決,而且前景堪憂。其中,關鍵的“第三支箭”即增長戰略,執政迄今已經三年有餘,但並未取得突破性進展。因此,海外經濟貿易投資成為“安倍經濟學”的救命稻草。前述“四根柱子”的第三根,即安倍政府對日本中小企業在海外開展業務予以財政支援。這一政策,將會對日臺經互動起到推動作用,即日本企業在臺灣的經營活動將迎來一個活躍期。

  目前,日本是臺灣地區第三大貿易夥伴及外資和技術主要來源國,而臺灣地區長期以來為日本第四、五大貿易夥伴。2013年至2015年間,日本與臺灣地區的貿易總額分別為624億美元、616億美元、580億美元;投資額分別為5.79億美元、12.27億美元、7.53億美元。2015年通過“日臺經貿會議”,雙方已簽署了“避免雙重課稅協定”、“競爭法適用備忘錄”等貿易文件。與此同時,雙方還就籌建“自由貿易區(FTA)”、“經濟夥伴協定(EPA)”等展開密集磋商。同年蔡英文以預期勝選的準候任身份訪問日本,透露她正在籌劃將來臺灣經濟發展計劃,期待能夠強化與日本的經濟合作,包括進一步推動雙方在物聯網科技、通信産業、生物科技、綠色能源、船艦維修建造等領域的深度合作。受安倍委託一直陪同蔡英文訪問的安倍胞弟岸信夫馬上明確承諾予以支援。蔡英文在執政後的2016年9月初,會見了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眾議院議員山口俊一率領的訪問臺灣代表團時,具體提出希望安倍政府支援她提出的“五大産業創新計劃”,表示以此為合作平臺,進一步提升臺灣與日本的經濟合作水準。

  不僅如此,安倍政權還謀求與蔡英文當局展開海外經濟合作,特別是東南亞的互動。無論戰前還是戰後,東南亞都是日本外交、軍事、經濟經略的主要戰略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北進”還是“南向”的戰略抉擇時,日本最終選擇了後者,亦是明證。安倍梅開二度再次上臺之後,為了配合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把東南亞作為制衡中國的地緣政治重點區域。一方面利用中國與部分東南亞國家在南海領土主權及海洋權益方面存在的問題,在該地區的安保領域渾水摸魚,給中國製造麻煩;同時在經濟領域加大與東南亞國家的互動力度,圖謀最大限度銷蝕中國“一路一帶”舉措在東南亞的展開和深化,化解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