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蔡英文執政後“日臺關係”的發展趨勢

2017-01-17 17:5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二、日臺經濟互動的新政治蘊含

  蔡英文上臺後日臺經濟互動有著特別急迫和深刻的背景。

  首先,安倍晉三20112年至今帶領自民黨連續四次贏得日本國政選舉,勝選可以説靠的是“安倍經濟學”的花樣翻新。正如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禦廚貴所指出的,其要訣在於安倍不斷地給國民一種不間斷地一直在盡力推動的“動感”,這掩蓋了其效果的不彰和嚴重缺陷。也即,通過大尺度的量化寬鬆和大膽的財政政策,使日元大幅度貶值,加上財政刺激,以期拉動出口及公共投資。

  “安倍經濟學”實際上一方面踐踏經濟倫理、以鄰為壑,同時還用行政權力操縱相對獨立的日本銀行(央行)等,理所當然廣受詬病。但同時,作為其效能反應的日元走低與股價走高,確實也給一直低迷徘徊的日本經濟帶來一定利好。但問題在於,所謂“安倍經濟學”中關鍵的一支箭,即“增長戰略”,截至目前,其實一直乏善可陳,並未取得重要業績。

  日本綜合研究所副理事長湯元健治指出,雖然“安倍經濟學”在帶來日元貶值、股價走高等方面發揮了作用,但其短期效應已經漸呈強弩之末的疲態。而且,受益者也限于一些出口型大企業,面向日本國內市場的企業、以及多數中小企業,因為日元大幅度貶值帶來進口成本劇增,反而使這些企業的效益遭到很大衝擊。其執政的三年間,“實際經濟增長率平均不過0.6%程度,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率在最近的四個月連續成負數,隨著企業收益的增加而工資上漲,並帶來個人消費的提高這樣的良性迴圈並沒有實現”與上述狀況相表裏,日本經濟病入膏肓的頑癥之一,即“通縮”問題,儘管安倍一直誓言要通過“安倍經濟學”予以解決,並設置了2%的具體目標,但直到目前,問題依舊。也即從總體和根本上來説,“安倍經濟學”並未真正奏效。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安倍如果再拿不出重大的經濟成果單的話,勢必將危及其執政基礎,甚至丟掉政權。而且,2016年7月舉行的參議院選舉,進一步意味著屬於“安倍經濟學”的時間不多了,“劇場型”的經濟舉措畢竟到了要謝幕的節點。

  而蔡英文上臺後,由於頑固地不承認“九二共識”,使得臺灣與大陸的關係急轉直下,包括旅遊業在內,使本就不景氣的臺灣經濟雪上加霜。如果在經濟上拿不出好的成績單,勢必民怨沸騰,危及蔡氏政權基礎。

  安倍和蔡英文各自面臨這樣的背景,日臺經濟合作就具有了急迫性。與此同時,在臺灣與大陸的經濟合作方面,蔡英文的主要考量是擺脫對大陸經濟的所謂“過度依賴”,而這需要由日本以及東南亞甚至南亞地區來填補,其實這正是安倍所期待的。對於臺灣與大陸、日本、東南亞的經濟關係,蔡英文在前已述及的接受《讀賣新聞》專訪時,可以説表述了她的基本看法。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