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蔡英文執政後“日臺關係”的發展趨勢

2017-01-17 17:5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如前所述,與修憲擴軍的強硬軍事安保戰略相配合,安倍還在亞太地區極力打造“價值聯盟”,希圖從軟硬兩個層面制衡中國。蔡英文上臺後,亦積極配合安倍這一戰略。在2016年10月6日其接受日本《讀賣新聞》的專訪時,當被問及“如何評價日本首相安倍”、“如何看待安倍的外交政策”時,蔡英文回答説:“安倍首相在這一次就任首相之前,其實曾有幾次來臺灣,我們也有與他互動的機會,長期以來,對臺灣來講,安倍首相是一位我們相當熟悉的人,我們也了解他對臺灣很善意。安倍首相是一位熟悉國際事務的領導人,在這個地區的幾個主要國家之間,他都有去拜訪,也有去了解,所以我覺得他是一位相當熟悉區域事務與國際事務的領導人,也相當有國際視野,以我的觀察,我覺得他是很有意志力的一位領導人。我想,安倍首相跟我們一樣,都很想對這個區域的和平穩定做出貢獻,我們也非常期待與安倍首相在將來有好的合作,不但雙邊關係可以更進一步地強化,同時我們也可以為這個地區的和平穩定,大家一起來努力。”由此不難看出,蔡英文對安倍及其地區安全戰略是極為欣賞的。

  實際上,安倍政權強化與蔡英文當局的關係,在地區安全戰略方面,其邏輯起點是借重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推行日本從“專守防衛”到謀求亞太地區對華戰略優勢。而臺灣,正是在這一佈局中舉足輕重的戰略棋子,籠絡的手段,除了傳統做法之外,所謂“共同價值觀”又成為新的抓手。

  安倍政府在2013年底發佈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中強調:“不僅通過強化自身防衛力提升遏制力,還一直借助於日美同盟的遏制力確保本國的安全”,並“加強與韓國、澳大利亞、東盟各國、印度等與我國共用普遍價值觀和戰略意義的國家的合作關係”。對於臺灣,安倍在表述其政治哲學的《致美麗的日本》一書中指出,臺灣是日本從東北亞到東南亞一線的所謂“開放國家”,是重要的戰略支點,實際上就是所謂“價值觀外交”及地區安保戰略鏈條的重要一環,只是不便在《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中明言而已。2015日本的《外交青書》指出:“日本與臺灣共用自由、民主、基本人權、法治等基本價值觀,是緊密經濟關係及人員往來的重要夥伴和友人”。因此,有著“共同價值觀”的蔡英文上臺之後,安倍政權以包括“價值觀外交”在內的各種手段加強對臺灣的籠絡,是其必然的戰略選擇。今後特別值得警惕的是,鋻於隨著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實施,日本安保戰略轉型進入實質階段,安倍政權與蔡英文在敏感的臺海及地區安全議題上如何互動,是值得高度關注和警惕的。

  蔡英文對安倍的“價值觀外交”、“價值聯盟”等予以呼應和配合,與其説是“同氣相求”,不如説是相互利用,以滿足各自政權的戰略需求。同時,蔡英文又有著自己的考量。也即,利用“民主”、“自由”等價值理念,作為與大陸博弈的手段,同時,也是其貫徹“柔性臺獨”的重要抓手,特別是對臺灣年輕一代方面。在前述《讀賣新聞》的專訪中,當被問及“在民主化浪潮之下,臺灣有所謂‘天然獨’的世代出現,認為中國是中國、臺灣是臺灣,臺灣意識比較強烈一點,對於所謂‘一個中國’他們也採取比較反彈的態勢”———對於這群世代的想法如何看待時,蔡英文回答説:“我想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其實他們出生在臺灣、成長在臺灣,他們認同、也熱愛臺灣,對臺灣的認同與熱愛,是他們在生命經驗裏面形成的一種自然的人性,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事情。而且他們在自由、民主的環境中成長,都有自己的自主判斷能力,也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他們接受的是他們可以認同的價值,而不是像以前是被教導的價值。這些年輕的世代,不能夠把一個既有的想法與價值加在他們身上,而要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去形成自己的看法,也絕對不會是領導人要求他們去接受某一種價值。”———其間充斥著所謂“民主”、“自由”、“價值”云云,卻只字不提臺灣與大陸血肉相連的關係,年輕人所需要的認同教育與引導。

  總之,安倍的“價值觀外交”、“價值聯盟”主要是作為一種貶損中國大陸的外交手段在使用;而蔡英文除了應對大陸外,還在島內作為推動“臺獨”的重要理念和具體抓手。在他們主政期間,在這一方面,還會有諸多互動,這是不容忽視的。在這一貌似“柔性”的舉措背後,反映的是安倍殫精竭慮制衡中國大陸和蔡英文與此相呼應的“臺獨”“剛性”訴求。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