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磊:兩岸經濟融合發展不斷線
臺灣《旺報》今日刊載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教授朱磊的文章,針對國臺辦與國家開發銀行上個月在北京簽署《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合作協議》展開評論。朱磊指出,這次協議的簽署為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前景釋放出積極信號。
全文內容如下:
國臺辦與國家開發銀行上個月在北京簽署《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合作協議》,這是繼2005年、2012年後,第三次簽署相關協議,也為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前景釋出積極訊號。每一次簽署協議背景不同、合作重點不同,但戰略目標相同,影響效果相似。
合作基礎堅若盤石
第一次合作的2005年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關鍵年,大陸繼出臺《反分裂國家法》為在臺灣執政的民進黨劃定紅線後,相繼邀請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承認“九二共識”的政黨訪問大陸,4月底國民黨主席連戰進行60年來國共兩黨首次破冰之旅,在北京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談,共同發佈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會談新聞公報》,此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黨主席郁慕明也訪問大陸,兩岸關係迎來和平發展新局面。
在兩岸民間交流迅猛發展背景下,加上民進黨當局不肯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兩岸不能建立金融監管機制,使臺商無法從臺資銀行處得到貸款,只能求諸大陸銀行,而陸銀在宏觀調控政策下信貸控制嚴格,並不容易融資。因此,2005年9月7日,國臺辦與國開行簽署《關於支援臺灣同胞投資企業發展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宣佈5年內對臺商釋出300億元(人民幣,下同)開發性貸款,解決融資管道不足問題。該項目貸款優先提供給從事基礎建設、高新技術産業的臺企使用,貸款門坎大為降低。
第二次合作時,兩岸關係與經濟發展背景已大不相同。馬英九成功連任,兩岸兩會已恢復運作4年,簽署一系列有利於兩岸民生的協議,並建立起兩岸金融合作機制,通過《兩岸金融合作協議》與4個備忘錄的協議架構,為推動兩岸金融合作發展奠定制度性基礎。
2012年7月18日,國臺辦與國開行簽署《促進兩岸經濟繁榮與企業共同發展合作協議》。國開行承諾至2015年提供500億元貸款,支援臺企轉型升級和創業投資,加強對臺資中小企業的貸款支援,擴大兩岸新興産業、科技産業、精緻農業和文化旅遊等領域的項目合作,支援陸企赴臺投資和兩岸企業赴第三地共同投資,提升國際競爭力。
第三次合作正值臺灣政局再次發生重大變化之際。蔡英文贏得選舉,由於民進黨始終沒有廢除或凍結“臺獨”黨綱,且蔡英文一直不肯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兩會有停擺可能,各界都很關心兩岸經濟關係能否持續合作發展。
今年2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聲在年度對臺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強與臺灣所有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政黨和團體接觸交流,同兩岸同胞一道,維護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依國臺辦與國開行2月5日簽署的協議,雙方將合作加強對臺企金融服務支援,推動兩岸金融交流合作,重點工作包括支援臺企轉型升級、鼓勵臺青赴陸創業、支援臺企以適當名義參與一帶一路。未來3年將在兩岸産業合作、臺企投資與轉型升級發展、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合作、兩岸經濟合作重點區域建設、陸企赴臺投資等領域,加強綜合金融服務,提供融資支援。
融資建設成效卓著
無論哪一次合作簽署協議出臺相關政策,都體現堅持為兩岸同胞多謀福祉的共同戰略目標。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是要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讓兩岸同胞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只要是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親情和福祉、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事,大陸方面的態度始終是盡最大努力去做,把好事辦好。
國開行成立於1994年,是中長期投融資領域主力銀行,長期致力融資支援基礎設施、基礎産業和支柱産業建設和發展。該行高度重視兩岸經濟金融合作,自2005年簽署合作協議以來,創新貸款模式、促進融資便利,不斷增加對臺企信貸支援,優化臺企發展環境,為支援臺企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自2005年9月至2015年底,國開行共向台塑化工等行業1130多個臺企投資項目放貸超過1500億元等值,為改善臺商經營環境,推動臺企轉型升級提供大額、穩定、持續的融資支援。
貸款項目結構:産業類75%,涉臺園區基礎設施類25%。中長期貸款46%,流動資金貸款54%。第三次合作是在新形勢下助力兩岸經貿合作又一有力舉措,同樣必將為推動兩岸金融交流合作,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朱磊,作者為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