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建民:盤點2013兩岸金融往來與合作六大突破

2013-12-04 10:1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第四,人民幣“寶島債”熱銷。2013年初,臺“金管會”就預計全年可發行100億元人民幣的“寶島債”。島內興起發行人民幣債券熱,臺灣銀行紛紛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寶島債”,在年底開放大陸企業發行人民幣“寶島債”前,已總計有6家臺灣銀行發行了總計39億元人民幣“寶島債”,其中臺灣中國信託銀行、彰化銀行與德意志銀行“寶島債”發行總額均為10億元。臺灣兆豐銀行于11月發表對100家有意發行債券的公司企業調查顯示,32%的企業有意發行香港“點心債”,25%的企業有意發行“寶島債”。11月26日,臺灣“金管會”又開放大陸企業在臺發行“寶島債”,即開放大陸註冊法人在臺發行以人民幣計價普通公司債券(“寶島債”),主要開放三類大陸法人:大陸政策性銀行、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及其海外分行或子行;臺灣金融機構在大陸的子行;大陸註冊公司且為臺灣上市場(櫃)公司的從屬公司。首批符合條件的大陸銀行共有20家,目前已有多家大陸銀行表示了意願。其中,大陸交通銀行通過香港分行與農業銀行分行已向臺灣主管機關遞交了“寶島債”發行申請,發行規模分別為12億元人民幣與15億元人民幣,市場反映積極。“寶島債”的擴大發行,有助於擴大臺灣債券市場規模,有利人民幣資金回流及建立臺灣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

  第五,人民幣正式納入臺灣外匯儲備,成為臺灣的儲備貨幣。人民幣是否納入臺灣的外匯儲備,在島內一直存在爭議。經過臺灣貨幣管理機構理監事會議協商討論,基於兩岸貿易規模超過1600億美元、兩岸年資金流量約5000億美元及島內銀行開辦人民幣業務日益廣泛的形勢,為實現資産幣別多樣化,臺金融當局決定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這是兩岸金融合作的一項重要發展。

  第六,大陸銀行在臺業務進展順利。2013年6月,繼中國銀行與交通銀行在臺北設立分行之後,建設銀行也在臺灣設立分行,成為大陸在臺灣第3家銀行機構。尤其是一年多時間,中國銀行臺北分行與交通銀行臺北分行業務發展順利,盈利能力增強。到2013年6月底,中國銀行臺北分行資産總額達到300億元人民幣,已為64家參加行開立人民幣清算賬戶,累計辦理人民幣結算及清算業務達3.6萬筆,收付總額2400億元,辦理人民幣購售業務1000多筆,累計金額超過100億元;交通銀行臺北分行已與臺灣70多家企業建立了業務聯繫,于2013年元月開始盈利,到2013年6月底,資産規模達到428億元新台幣。

  2014年,兩岸金融業務往與合作有望繼續呈現快速發展之勢。其中有多個亮點值得關注。一是各界關注的兩岸貨幣互換協議有望簽署。二是臺灣建立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三是臺灣離岸人民幣中心有望成型。四是臺灣人民幣資本市場擴容,擴大QDII、QFII及RQFII的額度及放寬投次,擴大寶島債及T股掛牌,促進兩岸資本市場的廣泛合作。五是兩岸業務也有望推進共同設立兩岸股權募集基金。(王建民,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