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褚靜濤:兩岸文化交流呼籲制度保障

2013-01-11 11:1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新年伊始,臺灣佛教界名人星雲大師在海口開啟了他的大陸巡迴之旅。宗教、少數民族、藝術等各類文化交流活動,為增進兩岸之間的文化認同感構建了一條新的精神紐帶。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史研究中心褚靜濤博士指出,為了進一步增進兩岸民眾的感情,縮小認同感差距,更多的文化交流應成為未來兩岸共同的努力方向。 

  據統計,2011年兩岸文化交流項目達3037起,12170人次。而在2012年,兩岸文化交流繼續延續上年的勢頭,臺灣當局統計顯示,當年前三季度,大陸民眾赴臺文教交流的人數近7萬人次,內容遍及文學、民俗、美術、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産、文化産業等領域。分析人士認為,通過文化交流,可以深化海峽兩岸同胞的了解和理解,在構建一個新的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一個共同的文化認同感。 

  褚靜濤認為:文教交流在兩岸關係交流當中一直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儘管因為政治上的分歧,兩岸的文教合作一度出現了不少障礙,但兩岸都一直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隨著兩岸關係的緩和,特別是2008年以來兩岸互動的加強,文教合作在兩岸人民的交流當中地位越來越重要。通過文教交流與合作,兩岸人民不斷拉近彼此心的距離。 

  另一方面,目前的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和項目仍存在著不足,如缺乏一個具體的推行機制,交流活動嚴重同質化等等。缺乏一個整體性的文化框架協議成為限制兩岸文化交流進一步全面對接的一個重要因素。 

  褚靜濤指出,為了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更加廣泛、深入和持久,需要加強目前的兩岸文化交流機制化建設。長期以來,兩岸文化交流處在一個自發的階段,從自發到自覺還需要對兩岸文化交流加以制度化安排,簽訂“文化ECFA”顯得十分必要。這樣兩岸就可以坐下來對文化交流進行進一步的規劃,並在這個基礎上逐步加以推動。褚靜濤認為,臺灣繼承中華文化有自身的優點,但是氣場太小,又缺乏腹地;大陸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但跟市場交接的工作還有欠缺,對西方市場也不如臺灣熟悉,如果雙方能夠坐下來共同去探討這些問題,並加以解決,就一定能找出一個將中華文化真正推向全球的比較現實的路徑,並在逐漸把中華文化推向世界的同時,進一步夯實兩岸關係發展的文化基礎。 

  褚靜濤還認為,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弘揚中華文化,發揚中華文化,兩岸可以通過文化交流把中華文化傳統的精髓進一步加以吸收利用,同時根據現代社會的發展進一步發展並創造出新的文化産品。而臺灣在這方面無疑積累了更加豐富的經驗。由於臺灣社會已經過了溫飽階段和工業化階段,在吸收西方文化方面有經驗也有教訓,這些都可以為大陸所借鑒。另一方面,大陸文化企業也可以借助臺灣相對完善的文化市場網路把中華文化進一步推向世界。(文章來源:海峽之聲網)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