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念馳:不讓兩岸關係倒退
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25日接受中評社專訪時指出,臺灣的政黨輪替是不可避免的,如果2016年出現政黨輪替,我們也不會感到奇怪,大陸應該努力爭取在馬英九執政的四年到八年當中,努力改善和夯實兩岸關係的基礎,使兩岸關係的基礎變得不可動搖、不可逆轉。
中評社社長郭偉峰和常務副社長周建閩一行10月25日拜訪了上海東亞研究所。雙方就兩岸關係發展的新形勢深入交換意見。會晤期間,章念馳所長接受了中評社記者專訪。
專訪全文摘編如下:
問:《中國評論》月刊10月號刊登了您的文章,您表述一個重要觀點,認為現在的兩岸關係確實是“歷史最好時期”,您做出這一判斷的根據是什麼?兩岸關係是否已經到了“量變到質變”的前夜?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包容態度和作為,去迎接這個臨界點的來臨?
章念馳:兩岸關係確實處在三個最好的時候,一是兩岸關係最好的時候,二是中美臺三地關係最好的時候,三是島內形勢最好的時候。為什麼這樣説呢?因為兩岸終於實現了“三通”。過去長期以來兩岸不通,産生了非常複雜的問題,日本割據臺灣50多年,蔣介石又把臺灣作為“反共複國”基地幾十年,一百多年的分離,不可能不出問題。這些問題怎麼解決呢?我們的先輩還是很有智慧的,覺得兩岸關係的所有問題都出在“不通”,所以用“三通”作為解決兩岸問題的著力點。2008年12月25日,兩岸終於全面“三通”了,帶動了一個時代的新變化,是不可思議的。
這扇門打開之後,就關不起來了。隨著大三通以後,兩岸進入了一個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時代,這對於未來的兩岸關係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現在很少人思考這個問題。對於全面“三通”,大家甚至沒有感到任何的激動,覺得這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事情。我對此感到驚訝:我們追求那麼久的全面三通真的實現了,怎麼沒有一點點的慶祝和喜悅,好像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將來的統一,也會是這樣。統一是一個過程,就像追求和實現“三通”一樣,水到渠成。
三年多以來,兩會簽署了15項協議,如果我們還有四年時間,再簽署30項、50項,那麼無論誰重新執政,都不可能把兩岸關係推到過去那種沒有協議的關係上。所以説,這樣的變化是我們一百多年以來所期待的,是“歷史上最好時期”。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説從“量變到質變”,它確實是這樣一個過程,可無論如何是很長的。馬英九執政的四到八年,我們要把它視為機遇,要利用這個機遇,徹底改變和夯實兩岸關係的基礎,不讓它倒退。
問:在全球經濟危機的陰霾中,臺灣“央行”總裁彭淮南説“大陸這艘航母比歐美穩”。在後ECFA時代,您認為兩岸未來應該如何進一步合作,共同度過難關、共創雙贏,並藉此建立更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章念馳:現在我們較多考慮的是未來馬英九執政的四年,我們可以做些什麼,這四年是我們機遇的延續。馬英九最近發表的一些看法我們非常關注,因為他闡述了他未來可能執政期間想做什麼。第一,如果他以黨主席的身份來訪問是非常好的事情,鞏固了國共論壇的基礎。第二,互設辦事處,更有好處,兩會間可達成更多協議,使兩岸關係的基礎更加紮實。第三,簽署和平協議,使兩岸和平制度化和法制化。第四,進一步落實ECFA的各項使命,ECFA使命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使用。比如説,我們提出可以建立經合會——經濟合作委員會,不光是兩會建立一個經合會,我們在各行各業當中,比如農業、物流業或現代服務業中都可以建立經合會,讓兩岸的精英來共同治理。兩岸關係就是共同發展、共同治理、共同繁榮的過程。所以,如果馬英九繼續做的話,我們現在應該考慮我們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但所有做的事情總的來講是為了一個目的——就是使兩岸關係的基礎變得不可動搖,不可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