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李理:請教蔡英文“和”的基礎為何?

2011-02-24 14:02:00
來源:
字號

  期盼了這麼久,才等來蔡英文的兩岸新主張:“和而不同”、“和而求同”。

  
  還好,蔡主席的主題中以“和”為貴。可是兩岸的“和”基於什麼?蔡英文並沒有涉及。試想,任何事情都有前提與基礎,兩岸關係憑著什麼才能“和”?如果兩岸不為“一個中國”,失去“九二共識”作為基石,還能夠“和”的起來嗎?


  蔡英文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是什麼?她表示:“臺灣和中國”在歷史記憶、信仰價值、政治制度、社會認同方面都不一樣,但“臺灣與中國”有共同責任和利益,就是追求和平穩定的關係、掌握繁榮發展的契機;這就是兩岸“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真義。


  當然,我們承認政治主張必須基於以前的歷史,但政治主張必須從歷史中取得借鑒。蔡英文談兩岸,是從“臺灣認同”談起,她以“歷史記憶、信仰價值、政治制度、與社會認同”四個面向説明兩岸不同之處。兩岸當然有所不同,這的確是歷史事實。但就是因為兩岸不同,才必須求同。而這種“同”必須是在兩岸同屬 “一個中國”的基礎上的,可惜的是蔡英文在論述中,並沒有透露任何一絲這類的想法。


  蔡英文的“臺灣認同”,還隱晦曲折地批評國民黨沒有“臺灣認同”。當然,在今天的臺灣,談及“中國認同”是困難的,因為 “中國”這個稱號,已經被逐漸強大起來的大陸徹底的佔據了,以至於在臺灣島內,所有文化、現象、所産生的事物,甚至是政治進步的歷程,都被解釋成是“臺灣”獨有的,是“臺灣主體性”的表現。但不論怎樣,貼著“臺灣”標簽的這一切,其精髓卻是“中國”的。


  在蔡英文這個並不豐滿的論述中,通篇仍然是以“臺灣”、“中國”,這兩個相互對立的鏡像描述著兩岸的彼此。從蔡英文的用語上看,“臺灣”似乎與“中國”是兩個國家,感覺更像是“一中一台”。而其所主張的“從臺灣認同出發,以臺灣價值為核心”,“追求和平穩定的關係,掌握繁榮發展的契機”等語言,聽起來確實辭藻華美,但這與當年陳水扁提出“四不一沒有”或“兩岸統合”有何不同嗎?


  兩岸政策攸關著臺灣的未來,更影響著海峽兩岸的和平與穩定。臺灣所有有志於“總統”大位的“朝野領袖”都責無旁貸,他們必須提出實質性的具有長遠戰略高度的、期許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政策主張。蔡英文本身當過臺灣當局“陸委會主委”,也曾執掌過“行政院副院長”,應有其他人沒有的更重的責任感與敏銳的眼光,提出具有實踐性的兩岸主張,這樣不但有利於其“大選”,更有利於政黨未來的政治走向。但非常遺憾,蔡英文卻完全沒有碰觸如何處理“九二共識”,更沒有就經濟上的ECFA,提出宏觀的景願。


  另外,蔡英文還批評國民黨走的是“和而要統”、“和而必統”路線。認為馬英九政府執政三年,不論在經濟、政治、外交施政,都是以中國認同、中國價值為核心。既然馬英九的“和”是為統,且“和”必統,那麼是否暗藏著蔡英文自己的“和”為獨呢?那麼這個“和”也當然不是以“中國認同、中國價值”為核心了。


  強調“臺灣認同、臺灣價值”並沒有什麼錯,但蔡英文錯就錯在這個“臺灣認同、臺灣價值” 沒有放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進行。這種避開“九二共識”政治理論,恐怕難於維持兩岸政策穩定性,更不能拓展兩岸未來的共同價值。這種“不同”與“求同”看似新鮮,卻看不到新意,充其量只是未來的民進黨內初選或甚至島內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時的一個“空頭支票”。


  蔡英文的兩岸論述,通篇回避爭議性的議題,表面上看假話擱置歧異,這實際上顯示民進黨內部,就兩岸關係難於達成共識,故以其個人能力,難於形成處理這種歧異的實力。而民進黨至今依然不承認“九二共識”,甚至污名其不存在。現在民進黨在野,張口閉口説與大陸“不同”很容易。但其若能再執政,強調這種“不同”能夠讓兩岸關係穩定嗎?


  雖然民進黨內部有人(蘇貞昌)説“主席講得好”,但善於直言的呂秀蓮卻言“太深奧我不懂”。可見其觀點在民進黨內部也未必全面喝彩。


  部分人一直以來對蔡英文寄以厚望,但蔡英文這種流於文字堆砌,缺乏擔當與膽識的保守論述,即使有個“和”字掩飾著,也難於開出驚艷花朵,又哪敢再寄于其提出更切合實際的兩岸政策呢?沒有“九二共識”能夠做到“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嗎?唉!!!(李 理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史研究中心)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栗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