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泉:4個“16字”核心是兩岸和平發展
香港中評社今天發表評論員李家泉文章,全文如下:
一年一次在海南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會議這一次已勝利結束。這次會議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將兩岸金融合作議題列入”,並專門舉行了“國際金融危機與兩岸金融合作”的討論會,成為會議的“壓軸議題”。誠如臺報所稱,這樣做實乃“過去相當罕見”。國臺辦主任王毅在為臺灣代表專門舉行的晚宴會上還特別地指出:兩岸經濟界人士同時參加這次會議,這是“有著極為不尋常的意義”的。
去年的這個論壇有“胡蕭會”,今年的這個論壇有“溫錢會”。去年這個會議,臺灣代表蕭萬長帶來馬英九提出的“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十六字建言;胡錦濤在這段時間也提出過“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十六字箴言。今年這個會議,臺灣代表錢復又帶來馬英九提出的“同舟共濟、相互扶持、深化合作、開創未來”十六字建言;而溫家寶也同時提出“面對未來、捐棄前嫌、密切合作、攜手並進”十六字箴言。兩次會議,每一次雙方都有十六個字,共有六十四個字。這説明瞭什麼,又如何解讀呢?
我的看法是:
(一)博鰲亞洲論壇,同時也是兩岸接觸的一個契機,誠如外電所説,它也同時成了兩岸對話、開展合作的一個“平臺”了。
(二)中國漢字的一個特點,就是語言精煉、內容豐富、言簡意賅。以“四句話、十六字”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似乎是一種傳統,現在也往往是兩岸中國人都習慣和喜歡採用的一種方式。這在一個方面也證明了兩岸文化的共同性。
(三)這四個“十六字”, 互有重疊,緊密相扣。它們有一個共同點,亦即它的核心內容,就是“兩岸要和平發展”。要求和平發展,這是兩岸人民的共同願望,是民意主流,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兩岸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每一個政黨,都不應該違背這樣的大趨勢,否則一定會受到歷史的懲罰。
(四)推動和平發展,是當前兩岸關係的主題,而兩岸經濟合作,尤其是金融合作,更是兩岸當前和平發展的最重要內容。金融是各行各業的神經中樞,是一切産業和工商企業的血液循環系統。實現金融合作,不僅是這次博鰲亞洲論壇會議的中心內容,也是兩岸當前和平發展和經濟合作的中心內容。
今年“博鰲亞洲論壇”會議已經結束了。會議精神將為所有與會代錶帶回,相信會成為亞洲出席會議各國推動抗擊金融風暴的一個巨大動力。就兩岸關係來説,即將召開的海基會和海協會,也就是第三次“陳江會”,一定會具體落實這次會議精神,以求在發展兩岸經濟合作、特別是抗擊國際金融風暴的合作上邁出新的更紮實的步伐。